衭
衤部9画左右结构U+886D
外语翻译
- the lapel of a garme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甫無切;《集韻》:風無切,𡘋音膚。《類篇》:衣前襟也。《說文》:襲衭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襲袴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衭襓,劒衣也。
又,《集韻》:馮無切,音扶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衭〕字拼音是f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夫。
〔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ū] ⑴ 衣服的前襟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甫無切頁碼第271頁,第12字續丁孫
衭
襲衭也。从衣夫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甫殳反頁碼第696頁,第2行,第1字述
襲衭。從衣夫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衣衭即䘳也,今俗猶言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甫無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561頁,第1字許惟賢第684頁,第1字
襲衭也。
段注襲衭葢古語。或曰:當作衭逗,襲也句。《廣韵》曰:衭,衣前襟。鍇曰:今俗猶言之。《少儀》。劔則啟櫝葢襲之。加夫襓與劔焉。鄭曰:夫襓,劔衣也。夫或爲煩。皆發聲。按鄭旣謂夫襓是劔衣。又云夫是發聲。葢不能定其說也。而《廣雅》曰:衭襓,䘤,劔衣也。夫加衣旁。卽許此字。亦是韜藏意。《韋部》曰:韜,劔衣也。
从衣。夫聲。
段注甫無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