齞
齒部20画左右结构U+9F5E
外语翻译
- to display the teeth
- montrer ses dent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硏繭切;《廣韻》:硏峴切,𡘋音碾。《說文》:張口齒見。宋玉〈登徒子賦〉:齞脣歷齒。【註】脣不掩齒也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語蹇切,音巘。又,《集韻》:倪甸切,音硯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齒部。
〔齞〕字拼音是y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齒、只。
〔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àn] ⑴ 齿露唇外:“其妻蓬头挛耳,~唇历齿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研繭切頁碼第58頁,第20字續丁孫
齞
口張齒見。从齒只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擬件反頁碼第169頁,第4行,第2字述
口張齒見。從齒只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研繭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313頁,第4字許惟賢第140頁,第5字
張口見齒也。
段注依《文選注》訂。登徒子好色賦。齞脣歷齒。
从齒。只聲。
段注研繭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