毁
意思解释
毁毀、燬
huǐ基本解释
①破坏损害。~灭。~害。~弃。销~。
②烧掉。烧~。焚~。
③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。一张旧桌子~成两个小凳子。
④诽谤,说别人的坏话。~谤。~誉。诋~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“土”,表示与瓦器有关。本义:瓦器缺损。
2.毁坏;破坏。
毁山一毛。 毁于椟中。 毁其外门。毁其盆。 毁,缺也。 毁,坏也。 不敢毁伤。 兑为毁折。 毁泉台。 毁信废忠。 然明谓子产曰:“毁乡校何如?” 毁人之国,而非久也。
毁弃(损坏废弃);毁节(败坏操守);毁车杀马(毁坏车马。表示隐退不仕);毁夷(摧毁夷平)
ruin; destroy;
3.哀毁,旧指居丧时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。
毁不危身。
毁疾(守丧时因过分哀伤而生病);毁瘠(因哀伤过度而瘦得皮包骨);毁颜(面有忧色);毁死(因居丧过哀致死);毁病(因居丧过哀而生病)
consume away with grief;
4.废除,除去。
至于庙门不毁墙。
abolish; eliminate; remove;
5.败坏;灭。
壹毁魏氏之威。 自毁其家。
烧毁;焚毁。
ruin; corrupt; undermine;
6.掉落。
男八岁毁齿,女七岁毁齿。
毁齿(儿童乳齿脱落,更换新齿;又指换齿的儿童,指童年或少年时)
fall;
动词
◎毁谤。
每言未尝不毁孟尝君也。 德高而毁来。 舅姑毁黜。
毁言(毁谤的言论);毁诋(毁谤);毁訾(恶骂);毁短(揭发诽谤他人的短处);毁誉相半(毁谤和称誉各半)
caluminate; slander;
外语翻译
- destroy
- beschädigen, schädigen , notschlachten, vernichten , verderben, ruiniere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𣪷
《唐韻》:許委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虎委切,𡘋音燬。《說文》:缺也。一曰壞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乾坤毀,則無以見《易》。《詩・豳風》:無毀我室。
义又,訾也。《論語》:誰毀誰譽。
义又,去也。《禮・儒行》:毀方而瓦合。【鄭註】去已之大圭角,下與小人合也。
义又,折也。《戰國策》:王不搆趙,趙不以毀搆。【註】搆,合其戰也;毀,折也。不收趙,趙不能以毀折之兵獨與秦戰。
义又,占歲法,金穰、水毀、木飢、火旱。見《史記・貨殖傳》。
义又,禱祈除殃曰毀。《周禮・地官・牧人》:凡外祭毀事用尨。【註】謂副辜、𠋫禳、毀除殃咎之屬。
义又,哀毀。《禮・曲禮》:居喪之禮,毀瘠不形。【正義】毀瘠,羸瘠也、形骨露也。居喪許羸瘦,不許骨露見也。又,五十不致毀,六十不毀。《孝經・喪親章》:毀不滅性。
义又,小兒去齒曰毀。《白虎通》:男八歲毀齒,女七歲毀齒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况僞切,音齂 —— 義同。
又,叶後五切,音戸。《易林》:臏詐龎子,夷竈盡毀;兵休卒發,矢至如雨。
又,叶暄規切,音墮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減其疾不至危也,瀏漣之減生根毀也。
《韻會》:毛氏曰:凡成敗之毀,上聲,《莊子》「其成也毀也」之類是也;非自壞而隳毀之則去聲,《孟子》「毀其宗廟」之類是也;惡聲令聞之毀譽則毀上聲,譽去聲,《孟子》「不虞之譽,求全之毀」是也;忌其人而毀之,媚其人而譽之,則毀去聲,譽平聲,《論語》「誰毀誰譽」之類是也。然《論語》譽字有音,毀字無音。經史子中成毀之毀,與隳毀之毀皆無音,姑從通用。讀書點校者,不可不知。
注解
〔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殳部。
〔毀〕字拼音是hu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、殳。
〔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uǐ] ⑴ 古同“毁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許委切頁碼第455頁,第28字續丁孫
毀
缺也。从土,毇省聲。
𣪷
古文毀从𡈼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毀之而後缺,缺非毀之正訓,當作𣀩也。」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从𡈼者俗字,非古文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吁委反頁碼第1071頁,第3行,第1字述
缺也。從土,毇省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71頁,第3行,第2字述
古文毀從𡈼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許委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763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01頁,第3字
缺也。
段注缺者,器破也。因爲凡破之偁。
从土。毇省聲。
段注許委切。十六部。
古文毀。从王。
字形解说
戰國金文與楚簡作「毀」,從臼、從?、從殳,與《說文》古文「」構形相同。聲符「毇」所從之「殳」,戰國文字或從「攴」,殳、攴義近,通用無別,楷書從「殳」。形符所從之「土」,或形變為「?」形,隸書、楷書並皆從「土」。聲符中之臼,隸書訛變為「?」,或筆畫相交而作「白」形,楷書從「臼」。隸書、楷書從篆文隸變而來。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毀,缺也。从土、毇省聲。」又「?,古文毀,从?。」「毀」字從土、毇省聲。從土,表示與製作陶器相關;從毇,表示音讀,兼表舂搗之義(毇從䊆、從殳,會合為舂搗糙米的意思)。本義為器物缺損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毁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