奕
意思解释
奕
yì基本解释
①光明:“奕~”
②累,重:““~世载德,不忝前人。”
③大:“息金消石,往小来~。”
④美貌:“张华短章,~~清畅。”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大,亦声。本义:大。
2.同本义。
奕,大也。 往小来奕。 四壮奕奕。 奕奕梁山。 伯夷相 唐, 尚父宾 周。受氏胙国,重光奕休。
great;
3.美的。
自关而西,凡美容谓之奕。 万舞有奕。
beautiful;
4.累,重。
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。
奕世簪缨(子孙世代都为显宦贵族);奕世(累世,代代);奕代(奕世,累世);奕叶(累世,代代)
many times;
5.光明。
故其华表则镐镐铄铄,赫奕章灼,若日明之丽天也。
奕奕(光明的样子;亮光闪动的样子);奕赫(光显的样子)
bright;
名词
◎世,时代 使如来福业,不坠于今奕。——北周· 王妙晖《造释迦像记》
age;
国语辞典解释
奕
yì详细解释
形
1.大。
《说文解字 · 大部》:“奕,大也。”《诗经 · 大雅 · 韩奕》:“奕奕梁山,维禹甸之。”
2.美好的样子。
唐 · 皮日休《桃花赋》:“或奕偞而作态,或窈窕而骋姿。”
3.积累的。
《后汉书 · 卷七四下 · 袁绍传》:“宣奕世之德,履丕显之祚。”晋 · 陶渊明《闲情赋 · 序》:“缀文之士,奕代继作。”
4.娴熟。
《诗经 · 商颂 · 那》:“庸鼓有斁,万舞有奕。”汉 · 郑玄 · 笺:“其干舞又闲习。”
名
◎围棋。
《论语 · 阳货》:“不有博奕者乎?为之犹贤乎已。”唐 · 韩愈《画记》:“饮食服用之器,壶矢博奕之具。”
外语翻译
- in sequence, orderly; abundant
- ansprechend, elegant
- grand, beau, brilla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羊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夷益切,𡘋音亦 —— 大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奕奕梁山,維禹甸之。
义又,次序也。《詩・商頌》:萬舞有奕。
义又,美也。《詩・魯頌》:新廟奕奕。揚子《方言》:奕僷,容也。自關以西,凡美容謂之奕,或謂之僷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訓》:奕奕,憂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未見君子,憂心奕奕。
义又,《增韻》:奕葉,累世也。舄奕,蟬聮不絕也。班固〈典引〉:發祥流慶,舄奕乎千載。
义又,圍碁曰奕。奕者,落奕之義。《孟子》:奕秋,通國之善奕者也。
义又,遊奕,神名。《翰府名談》:𨻰堯咨泊三山磯,有叟曰:午日午後,舟行必覆。堯咨聽其言,是日行舟者盡溺。復見前叟,曰:某江之遊奕將也。公位極人臣,故奉吿。
义又,《雲笈七籤》:四梵天元始曰常融天,玉降天,梵度天,賈奕天。【註】賈奕,《酉陽雜俎》作覆奕。
又,《韻補》叶於略切,音約。《詩・小雅》「憂心奕奕」,叶上柏下懌,柏音博,懌音藥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奕在亣部从大,《六書統》改大作廾,《字彙》分見,自應以《說文》爲正。
注解
〔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。
〔奕〕字拼音是y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亦、大,五行属木。
〔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大,亦声。本义是大。
〔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光明:“奕~”⑵ 累,重:““~世载德,不忝前人。”⑶ 大:“息金消石,往小来~。”⑷ 美貌:“张华短章,~~清畅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羊益切頁碼第347頁,第7字續丁孫
奕
大也。从亣𡗕聲。《詩》曰:「奕奕梁山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移亦反頁碼第844頁,第6行,第1字述
大也。從大亦聲。《詩》曰:「奕奕梁山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新廟奕奕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羊益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993頁,第1字許惟賢第871頁,第1字
大也。
段注《大雅》。奕奕梁山。傳曰:奕奕,大也。《詩・周頌》箋云:亦,大也。叚,亦爲奕。
从大。亦聲。
段注羊益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詩曰:奕奕梁山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為從大、亦聲,「大」像人正面四肢張開之形,「亦」為臂掖,在此僅作音讀的聲符。隸書、楷書的形體皆依據篆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