鼞
鼓部24画上下结构U+9F1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土郎切;《廣韻》:吐郎切;《集韻》:他郎切,𡘋音湯。《說文》:鼓聲也。
注解
〔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鼓部。
〔鼞〕字拼音是tā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鼓、堂。
〔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āng] ⑴ 鼓声。《説文•鼓部》:“鼞,鼓聲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土郞切頁碼第153頁,第13字續丁孫
鼞
鼔聲也。从鼓堂聲。《詩》曰:「擊鼓其鼞。」
附注按:「鼞」,今本《詩・邶風・擊鼓》字作「鏜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吞匡反頁碼第390頁,第1行,第1字述
鼓聲也。從鼓堂聲。《詩》曰:「擊鼓其鼞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土郞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823頁,第3字許惟賢第365頁,第8字
𡔷聲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注曰:《司馬法》云:𡔷聲不過閶。鼙聲不過闒。鐸聲不過琅。音義曰:閶吐剛反。然則閶卽鼞也。《投壷・音義》曰:囗,鄭呼爲𡔷。其聲高。其音鏜鏜然。鏜音吐郎反。是則鏜亦鼞也。《上林賦》。金𡔷迭起。鏗鎗闛鞈。顏曰:鏗鎗,金聲。闛鞈,𡔷音。闛亦鼞也。楊雄賦闛𨵵卽閶𨵵。堂聲昌聲古通用耳。
从𡔷。堂聲。
段注士郎切。十部。
詩曰:擊𡔷其鼞。
段注《邶風》文。今詩作鏜。《金部》曰:鏜,𡔷鐘聲也。𡔷鐘謂擊鐘也。字从金。故曰鐘聲。於𡔷言鏜爲假借。按今《金部》鏜下作鐘𡔷之聲。葢誤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