𣎎
月部14画左右结构U+2338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閭承切,音陵 —— 與凌同。《說文》作𣎎,仌出也。从仌,勝聲。《詩》曰納于𣎎隂。,或作凌。
注解
〔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月部。
〔𣎎〕字拼音是lí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𰮤、仌。
〔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íng] ⑴ 同“凌”。《説文•仌部》:“𣎎,仌出也。《詩》曰:‘納于𣎎陰。’凌,𣎎或从夌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膺切頁碼第383頁,第10字續丁孫
𱼾
異體𣎎、𠗲
仌出也。从仌𰮤聲。《詩》曰:「納于𠗲陰。」
凌
異體凌
𠗲或从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力膺反頁碼第929頁,第7行,第3字述
仌出也。從仌聲。《詩》曰:「納於𣎎陰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30頁,第1行,第1字述
𣎎或從夌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力膺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2281頁,第3字許惟賢第992頁,第9字
仌出也。
段注仌出者,謂仌之出水文棱棱然。輕讀爲力膺切。重讀則里孕切。今俗語猶尒。豳詩。三之日納于凌陰。傳曰:凌陰,冰室也。此以冰釋凌,以室釋陰。非謂𠗲爲仌室也。鄭注《周禮・凌人》徑云凌,冰室也。似失之。
从仌。𦨶聲。
段注六部。
詩曰:納于𱼾陰。
段注《七月》文。
𱼾或从夌。
段注夌聲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