釱
意思解释
釱
dì基本解释
①脚镣。
②戴上脚镣:“~左趾。”
详细解释
名词
1.铁镣,加在脚上的锁。
刑则交寒害釱。
iron pincers;
2.车辖。通“轪”( dài )。
陈众车于东坑兮,肆玉釱而下驰。
linchpin;
国语辞典解释
釱
dì详细解释
名
1.一种古代的刑具。加之于犯人脚上的铁镣,称为“釱”。
《汉书 · 卷六六 · 陈万年传》:“或私解脱钳釱,衣服不如法,辄加罪笞。”唐 · 颜师古 · 注:“钳在颈,釱在足 ,皆以铁为之。”
2.车辖,车轴端头的铁键。
《汉书 · 卷八七 · 扬雄传上》:“陈众车于东阬兮,肆玉釱而下驰。”唐 · 李颀《郑樱桃歌》:“鸣鼙走马接飞鸟,铜釱瑟瑟随去尘。”
3.化学元素。钇的旧译。
动
◎套上脚镣。
《史记 · 卷三〇 · 平准书》:“敢私铸铁器煮盐者,釱左趾,没入其器物。”司马贞索隐引张斐《汉晋律序》云:“状如跟衣,著左足下,重六斤,以代膑,至魏武改以代刖也。”
外语翻译
- fetters; to fetter
- chaine, enchaîn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特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大計切,𡘋音第。《說文》:鐵鉗也。《廣韻》:以鎖加足。《增韻》:在頸曰鉗,在足曰釱。《史記・平準書》:敢私鑄鐵器煑鹽者,釱左趾。【註】釱,踏脚鉗也。《字林》:音大計反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徒蓋切,音大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肆玉釱而下馳。【註】釱,車轄也 —— 音大,又音第。
又,《集韻》:他蓋切,音太。《博雅》:錧也。一曰在項曰鉗,在足曰釱。
注解
〔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釱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ì、dà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大。
〔釱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ì] ⑴ 脚镣。⑵ 戴上脚镣:“~左趾。”㈡ [dài] ⑴ 古通“軑”,车辖,轴头上可以管住轮子使不脱落的器件:“陈众车于东阬兮,肆玉~而下驰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特計切頁碼第467頁,第10字續丁孫
釱
𨮯鉗也。从金大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鐵,《御覽》作脛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笛計反頁碼第1093頁,第6行,第2字述
鐡鉗也。從金大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字書》:「在足曰釱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特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27頁,第3字許惟賢第1229頁,第14字
鐵鉗也。
段注鐵《御覽》作脛。《平準書》釱左趾。釱,踏腳鉗也。狀如跟衣。箸足下。重六斤以代刖。
从金。大聲。
段注特計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