詣
国语辞典解释
詣诣
yì详细解释
动
1.拜访、进见上级或长辈。
晋 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及郡下,诣太守,说如此。”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文学》:“何平叔注《老子》,始成,诣王辅嗣。”
2.到、前往。
《汉书 · 卷六七 · 杨王孙传》:“王孙苦疾,仆迫从上祠雍,未得诣前。”唐 · 颜师古 · 注:“诣,至也。”唐 · 李贺《感讽》诗五首之一:“不因使君怒,焉得诣尔庐。”
名
◎学业或技能所到达的程度、境界。
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文学》:“诸葛厷,年少不肯学问,始与王夷甫谈,便已超诣。”
造诣。
外语翻译
- reach; achievement, accomplishment
- akademische Kenntnisse, Fähigkeiten (S), jdm aufsuchen, jdm. besuchen (V), jdm einem Besuch abstatten (V), gehen, führen
- aller, arriv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五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硏計切,𡘋音羿。《說文》:𠋫至也。【徐曰】徑𠋫而詣之也。《小爾雅》:進也。《玉篇》:往也、到也。《增韻》:造也。《左傳・莊十七年》〔註〕:鄭詹詣齊見執。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代王乗傳詣長安。王褒〈洞簫賦〉:躊躇稽詣。【註】《倉頡篇》云:詣,至也。言聲稽留,如有所詣也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學業深入曰造詣。
义又,蟲名。揚子《方言》:蛄詣,謂之杜蛒。
义又,與栺通。漢有枍栺宮,以木而名。《三輔黃圖》作枍詣宮。【註】枍詣,木名。言宮中美木茂盛也。
义又,與倪通。《春秋・昭二十九年》:叔詣卒。《公羊》、《榖梁傳》作叔倪。
注解
〔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。
〔詣〕字拼音是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旨。
〔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到,特指到尊長那裏去⑵ [造詣]學業或技藝所達到的程度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五計切頁碼第72頁,第10字續丁孫
詣
𠊱至也。从言𠤔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逆桂反頁碼第203頁,第3行,第2字述
候至也。從言旨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徑候而詣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五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79頁,第2字許惟賢第171頁,第1字
𠋫至也。
段注𠋫至者,節𠋫所至也。致下云:送詣也。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。《關中記》。建章宫有馺娑,駘盪,枍詣,承光四殿。《西京》、《西都賦》皆作枍詣。俗作栺誤。
从言。旨聲。
段注五計切。十五部。
白话解释
诣,因问候而到访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旨”作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