𤃴
氵部20画左右结构U+240F4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𤃴
◎同“濊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呼括切,音豁。《說文》:礙流也。與濊同。
又,《集韻》:於月切,音菀 —— 義同。
又,烏廢切,音薉 —— 濁也。
注解
〔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𤃴〕字拼音是hu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薉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呼括切頁碼第366頁,第15字續丁孫
𤃴
礙流也。从水薉聲。《詩》云:「施罟𤃴𤃴。」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《詩・碩人》作『濊濊』。《說文》本部:『濊,水多皃。从水,歲聲。呼會切。』音義俱異,正字當作『𤃴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歡括反頁碼第897頁,第5行,第3字述
礙流也。從水薉聲。《詩》曰:「施罟𤃴𤃴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呼括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187頁,第2字許惟賢第951頁,第8字
濊
礙流也。
段注有礙之流也。衛風。施罛濊濊。毛曰:罛,魚罟。濊濊,施之水中。按施罟而水仍流。故曰礙流。礙流者,言礙而不礙也。《韓詩》云流貌。與毛許一也。濊又訓多水貌。《司馬相如傳》。湛恩汪濊。
从水。歲聲。
段注各本篆作𤃴,云薉聲。今正。呼括切。十五部。按《釋文》不云《說文》作𤃴。證一。《玉篇》瀏濊二字相連。與《說文》同。濊下云呼括切。水聲。又於衛、於外二切。多水貌。不云有二字。證二。《廣韵》十三末。濊,水聲。𤃴上同。證三。《類篇》。濊又呼括切。礙流也。引詩施罟濊濊。證四。是知妄人改礙流之字爲𤃴。而別補濊篆於部末。云水多貌,呼會切。不知部末至澒萍等篆已竟。水多非其次也。今刪正。
詩曰:施罟濊濊。
段注罟當作罛。濊濊今本作𤃴𤃴。大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