㝾
尢部8画半包围结构U+377E
外语翻译
- can not walk normally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臧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子我切,𡘋音左 —— 𤿑𡯛,行不正也。《增韻》:足偏廢也。
又,《唐韻》:則箇切;《集韻》:子賀切,𡘋音佐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尢部。
〔𡯛〕字拼音是zuǒ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尣、左。
〔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uǒ] ⑴ 同“㝾”。行不正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則箇切頁碼第344頁,第12字續丁孫
㝾
異體𡯛
𡯛𡯛,行不正。从尣左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則箇反頁碼第838頁,第7行,第1字述
㝿㝾,行不正。從尣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行左戾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則箇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978頁,第4字許惟賢第865頁,第1字
㝾㝾,
段注各本作㝿㝾。今依宋本《說文》,宋刻《集韵》三十八箇正。
行不正也。从尢。左聲。
段注則箇切。十七部。《類篇》遭哥,子我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