靼
革部14画左右结构U+977C
外语翻译
- tartars
- (particule phonétiqu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𩍕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當割切,音怛。《說文》:柔革也。
又,《唐韻》:旨熱切;《集韻》:之列切,𡘋音晢。又,《集韻》:儻旱切,音坦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。
〔靼〕字拼音是d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旦,五行属火。
〔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á] ⑴ 〔鞑~〕见“鞑”。⑵ 柔软的皮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旨熱切頁碼第83頁,第10字續丁孫
靼
柔革也。从革,从旦聲。
𩍕
古文靼从亶。
附注按:《繫傳》「旦聲」上無「从」字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之列反頁碼第230頁,第6行,第2字述
柔革也。從革旦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30頁,第7行,第1字述
古文靼從亶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旨熱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27頁,第4字許惟賢第193頁,第2字
柔革也。
段注柔當作鞣。上文云柔皮之工,謂治之使柔。此云柔革,謂革之柔耎者也。
从革。旦聲。
段注旨熱切。十五部。旦聲在十四部。合音也。
古文靼。从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