趺
足部11画左右结构U+8DBA
意思解释
趺
fū基本解释
①同“跗”。(①脚背。②脚。③山脚。)
②花萼。
③碑刻的底座。
④双足交叠而坐。
⑤足迹。
⑥用同“俯”。趴下;趴伏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同“跗”。脚背。
摩趺,攘臂以游其间。
趺踝(脚背和踝骨。指趺坐)
instep;
2.同“跗”。
foot;
3.脚。
昧爽窗前,双趺独立。
趺迹(脚)
4.山脚。
桥在山趺之次,故流颇急。
5.花萼 。
趺萼(花的萼片)
calyx;
6.足迹。
在南安十四年,每执书就明,倚立庭砖,岁久双趺隐然。
footmark;
7.碑下的石座。
趺上不得过四尺。
趺坐(石碑底座。也作趺座);趺莲(莲座);螭首龟趺。又指器物的底座。趺架(放置物件的座架)
base;
动词
◎两足交叠而坐 。
跌坐(盘腿而坐);趺足(脚心朝上、脚背朝下盘起腿来);趺跏(双足交叠而坐) 【漢典】。
sit cross-legged on;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sit cross-legged; back of the foo
- Rist (S)
- assis en tailleur, pie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甫無切;《集韻》:風無切,𡘋音膚。《集韻》與跗同。束皙〈補亡〉詩:白華絳趺。【註】趺與跗同。劉禹錫〈奚陟𥓓〉:螭首龜趺。
义又,《釋名》:拜于丈夫爲趺。趺然,屈折下視地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跏趺,大坐也。《婆娑論》:結跏趺坐,是相員滿。
注解
〔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。
〔趺〕字拼音是f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夫,五行属水。
〔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ū] ⑴ 同“跗”。(①脚背。②脚。③山脚。)⑵ 花萼。⑶ 碑刻的底座。⑷ 双足交叠而坐。⑸ 足迹。⑹ 用同“俯”。趴下;趴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