瀵
国语辞典解释
瀵
fèn详细解释
动
◎水自地下喷涌而出。
《尔雅 · 释水》:“瀵,大出尾下。”宋 · 邢昺 · 疏:“尾,犹底也。言源深大出于底下者名瀵。”唐 · 刘禹锡《机汲记》:“虽瀵涌于庭,莫尚其霈洽也。”
名
◎喷涌出的泉水。
《列子 · 汤问》:“山名壶领,状若甔甀,顶有口……有水涌出,名曰神瀵。”
外语翻译
- irrigation des champ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方問切,音糞 —— 水名。《爾雅・釋水》:瀵大出尾下。【疏】尾,猶底也 —— 言其源出于底下者名瀵。瀵,猶灑散也。《水經注》:南瀵水,出汾隂縣南。
义又,神瀵,出終北國。《列子・殷湯篇》:終北國有山名壷領,狀如甔甀;頂有口,名曰滋穴;有水湧出,名曰神瀵;臭過椒蘭,味同醪醴。
又,《集韻》:普悶切,音噴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廣韻》:匹問切;《集韻》:芳問切,𡘋湓去聲 —— 水浸也。郭璞〈江賦〉:翹莖瀵蘂。
考證
《列子・殷湯篇》終北國有山,名壷領。
謹照原書改湯問篇。
注解
〔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瀵〕字拼音是f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糞,五行属水。
〔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èn] ⑴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方問切頁碼第373頁,第10字續丁孫
𤄪
異體𤀬、瀵
水浸也。从水𨤝聲。《爾雅》曰:「瀵,大出尾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夫問反頁碼第913頁,第5行,第3字述
水濅也。從水糞聲。讀若粉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瀵,大出尾下。」注云:「尾猶底也。」河東汾陰縣有水口如車輪許,濆沸涌出,其深無限,名之爲瀵;馮翊郃陽縣又有一瀵;相去數里,夾河河渚又一瀵,皆潛通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方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239頁,第4字許惟賢第974頁,第7字
水漫也。
段注漫各本作浸。今依《集韵》訂。《說文・水部》無漫。當作曼。曼者,引也。瀵者,水之引而愈出也。曼瀵《聲類》相近。
从水。𥻔聲。讀若粉。
段注方問切。《廣韵》匹問切。十三部。
《爾雅》曰:瀵大出尾下。
段注《釋水》文。郭云:今河東汾陰縣有水口如車輪。濆沸涌出。其深無限。名之曰瀵。郃陽縣復有瀵。亦如之。相去數里。而夾河河中陼上又有一瀵。瀵源皆潛相通。按《地理志》上谷郡潘縣。師古普半反。全氏祖望據《水經注・河水》過蒲阪下,引《帝王世紀》曰:舜都蒲阪。或言都平陽及瀵。正《前志》潘當作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