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瘅的意思解释

疒部13画半包围结构U+7605

疒部

13画

8画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UUJF

KCWJ

TUKE

00156

8883

8087

U+7605

4134143251112 点、横、撇、点、提、点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dàn

基本解释

由劳累造成的病。

憎恨。彰善~恶。

古同“疸”,黄疸病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病;劳苦。

,痨病也。从疒,单声。 《说文》。字亦作“癉”。,劳也。 《尔雅》故书货之于民用者。 《周礼 · 泉府》

瘅疽(恶疮。俗名对口疽)

disease caused by overwork;

2.通“疸”。黄疸病。

jaundice;

dān

基本解释

中医指热症。脾~。火~(即“丹毒”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热症;湿热症。

下民卒 《诗 · 大雅 · 板》

瘅疾(热病)

heat-symptom-complex;

2.另见 dàn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hate bitterly; drought; dry
  • hassen, nicht mögen
  • sorte de malaria, mal, afflig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疒部 )

唐韻》:丁榦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得案切;《正韻》:得爛切,𡘋音旦。說文》:勞病也。書・畢命》:彰善癉惡。【傳】明其爲善,病其爲惡。左傳・襄十九年》:荀偃癉疽。【註】癉疽,惡創。【疏】癉,勞病也。

又,黃病。前漢・嚴助傳》:南方暑濕,近夏癉熱。【註】師古曰:癉,黃病 —— 音丁幹反。

又,與僤同,亦作𤺺詩・大雅》:下民卒癉。【傳】癉,病也。【釋文】癉,本又作僤,沈本作𤺺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丁賀切;《正韻》:丁佐切,𡘋音跢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癉,勞也。【釋文】丁賀反。

又,《博雅》:癉,苦也。【釋文】多賀反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丁可切。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典可切,𡘋音嚲。廣韻》:勞也、怒也。正韻》亦作憚。

又,《廣韻》:都寒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多寒切,𡘋音單。廣韻》:火癉,小兒病也。集韻》:勞病也。史記・倉公傳》:風癉客脬,難于大小溲,溺赤。【註】《正義》曰:癉,音單 —— 旱也;脬,膀胱也。言風癉之病,客居在膀胱。前漢・藝文志》:《癉十二病方》四十卷。【註】師古曰:癉,黃病 —— 音丁韓反。

又,《廣韻》:徒干切,音壇 —— 風在手足病。

又,《集韻》:他干切,音𤅩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黨旱切;《正韻》:多𥳑切,𡘋音亶。集韻》:風病。

又,張衡〈東京賦〉:飛礫雨散,剛癉必斃。【註】癉,難也 —— 言鬼之剛而難者皆盡死也。【釋文】癉,音亶。

注解

〔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癉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àn、dā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單

〔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ān] ⑴ 均见“瘅”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丁榦切、丁賀切頁碼247頁,第32

癉勞病也。从𤕫單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四反切丁佐反頁碼635頁,第3行,第1

癉勞病也。從疒單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詩》曰:「哀我癉人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下反切丁幹切、丁賀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404頁,第3許惟賢615頁,第4

癉勞病也。

段注《大雅》。下民卒癉。《釋詁》、《毛傳》皆云:癉,病也。《小雅》。哀我癉人。《釋詁》、《毛傳》曰:癉,勞也。許合云勞病者,如嘽訓喘息皃,幝訓車敝皃皆單聲字也。癉與疸音同而義別。如郭注《山海經》,師古注《漢書》皆云:癉,黃病。王砅注《素問》黃疸云:疸,勞也。則二字互相假而淆惑矣。癉或假憚。或作𤺺

𤕫。單聲。

段注丁幹、丁賀二切。十四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