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鼒的意思解释

鼎部15画上下结构U+9F12

鼎部

15画

3画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

FTHN

DHBUL

DMZN

40227

7847

U+9F12

123251115132125 横、竖钩、撇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折撇/竖折折、横、撇、竖、横、竖、横折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上端收敛而口小的鼎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口小的鼎 或鼎或鼒宣九沸,楚桂胡盐芼芳卉。—— 宋· 沈约《需雅》

an ancient small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 handles and three or four legs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收口小的鼎。

《尔雅 · 释器》:“鼎绝大谓之鼐,圜弇上谓之鼒。”晋 · 郭璞 · 注:“鼎敛上而小口。”《诗经 · 周颂 · 绿衣》:“鼐鼎及鼒,兕觥其觩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《书》一种小鼎,上部收敛,口小。

鼐鼎及鼒(《诗经‧周颂‧绿衣》)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large tripod caldron with small
  • trépied avec une petite ouverture sur le dessus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鼎部 )

唐韻》:子之切;《集韻》:津之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津私切,𡘋音兹。說文》:鼎之圜掩上者。爾雅・釋器》:圜掩上謂之鼒。【郭註】鼎斂上而小口。玉篇》:小鼎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昨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牆來切,𡘋音裁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將來切,音哉。又,《集韻》作代切,音再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鼎部

〔鼒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才、鼎

〔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ī] ⑴ 上端收敛而口小的鼎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子之切頁碼226頁,第10

異體𪔄

鼒鼎之圜掩上者。从鼎才聲。《詩》曰:「鼐鼎及鼒。」

鎡俗鼒从金从玆。

附注段玉裁注本作:「从金,玆聲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則欺反頁碼578頁,第4行,第1

鎡鼎之圓掩上者。從鼎才聲。《詩》曰:「鼐鼎及鼒。」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注云:「弇上小上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578頁,第4行,第2

俗鼒從金玆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子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275頁,第1許惟賢558頁,第3

鎡鼎之圜掩上者。

段注《周頌》。鼐鼎及鼒。《釋器》曰:圜弇上謂之鼒。《手部》曰:掩,斂也。小上曰掩。廾部曰:弇,葢也。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。

从鼎。才聲。

段注子之切。一部。

詩曰:鼐鼎及鼒。

俗鼒从金玆聲。

段注茲各本作玆。今正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