跣
足部13画左右结构U+8DE3
意思解释
跣
xiǎn基本解释
◎光着脚,不穿鞋袜。~足。~跗(露出脚背)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(形声。从足,先声。本义:赤脚)同本义。
跣,足亲地也。 公跣而出。 祭不跣者,主敬也。 古者以跣为敬,故非大功臣,不得剑履上殿。
跣足(赤脚);跣剥(脱)
barefoot;
外语翻译
- bare footed
- barfüßig
- nu-pieds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蘇典切,音銑。《說文》:足親地也。《書・說命》:若跣弗視地,厥足用傷。《禮・問喪》:雞斯徒跣。《史記・蕭相國世家》:入徒跣謝。
又,《集韻》:此演切,音淺。又,鎖本切,音損 —— 義𡘋同。
又,蕭前切,音先 —— 蹁跣,旋行貌。一曰舞容。
义又,與踐通。《前漢・文帝紀》:自當給喪事服臨者,皆無踐。【註】孟康曰:踐,跣也。晉灼曰:漢語作跣。跣,徒跣也。
注解
〔跣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足部。
〔跣〕字拼音是x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𧾷、先,五行属金。
〔跣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足,先声。本义是赤脚。
〔跣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ǎn] ⑴ 光着脚,不穿鞋袜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穌典切頁碼第62頁,第11字續丁孫
跣
足親地也。从足先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思典反頁碼第178頁,第2行,第2字述
足親地。從足先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穌典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333頁,第3字許惟賢第149頁,第11字
足親地也。
段注親跣曡韵。古者坐必脫屨。燕坐必褫韤。皆謂之跣。如趙盾侍君燕。跣以下。此褫韤之跣也。如晉悼公跣而出。此不暇屨之跣也。《喪大記》。主人徒跣。亦謂褫韤。
从足。先聲。
段注穌典切。十二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