𪀖
鳥部17画左右结构U+2A016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𪀖
◎同“鹙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玉篇》:七由切;《集韻》:雌由切,𡘋音秋。《說文》:禿鶖也。
注解
〔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鳥部。
〔𪀖〕字拼音是qi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尗、鳥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七由切頁碼第118頁,第34字續丁孫
𪀖
禿𪀖也。从鳥尗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尗非聲,未詳。
鶖
𪀖或从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七牛反頁碼第310頁,第5行,第2字述
禿𪀖也。從鳥尗聲。
鍇注臣次立按:《說文》徐鉉曰:「尗非聲。」
鍇注又按:尗,式竹反,豆也,字義不通。疑從秋省,乃得聲。尗,傳冩禾之誤也。下文鶖即不省,於義可見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310頁,第6行,第1字述
𪀖或從秋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七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605頁,第2字許惟賢第269頁,第9字
秃𪀖也。
段注《小雅・毛傳》。鶖,禿鶖也。張尙對孫皓曰:鳥之大者有禿鶖。《古今注》曰:扶老,秃秋也。大者頭高八尺。李時珍說其形甚詳。云頭項皆無毛。此其偁禿之故乎。
从鳥。尗聲。
段注七由切。三部。尗聲秋聲同在三部也。
𪀖或从秋。
段注秋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