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雪的意思解释

雨部11画上下结构U+96EA

雨部

11画

3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FVF

MBSM

FVXB

10177

7185

4909

U+96EA

14524444511 横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横折、横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xuě

基本解释

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,多为六角形,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。~花。~山。~中送炭(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)。

洗去,除去。报仇~恨。为国~耻。平反昭~。

擦拭:“晏子独笑于旁,公~涕而顾晏子”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会意。从雨,从彗,彗( huì )省声。本义:空气中的水汽,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,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,由空中降下,叫做雪。

2.同本义。

今我来思,雨霏霏。 《诗 · 小雅 · 采薇》春洩气为雨,雨凝为 谢惠莲《雪赋》题注引《五经通训》平地尺为大 《左传 · 隐公九年》麻衣如 《诗 · 曹风 · 蜉虫游》[孟冬之月]行秋令,则霜不时,小兵时起,土地侵削。 《礼记 · 月令》平生所娇儿,颜色白胜 杜甫《北征》诗

雪案萤窗(比喻勤学苦读);雪里鸿(即雪泥鸿爪);雪浪纸(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)

snow;

形容词

借喻白色。

发青玉嘴,群捕鱼儿溪影中。 唐 · 杜牧《鹭鸶》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 李白《将进酒》

雪厾(白银);雪练(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);雪花银(白银);雪肌(白细如雪的肌肤);雪色(白色)

white;

形容词

1.比喻高洁。

松品落落,格索索。 前蜀 · 贯休《送姜道士归南岳》一别高人又十年,霜筋骨健依然。 宋 · 杨万里诗松品落落,格索索。 唐 · 贯休《送姜道士归南岳》

雪格(比喻高洁的品格);雪淡(态度淡漠,不热心)

noble and unsillied;

2.姓。

动词

1.下雪。

于时始,五处俱贺。 《世说新语》

雪夜访普(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);雪峰(积雪的山峰);雪云(降雪的阴云)

snow;

2.洗刷,昭雪。

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耻。 《淮南子 · 氾论》

雪正(昭雪更正);雪谤(洗雪污蔑之词)

wipe out; rehabilitate;

3.擦净;揩干。

黍者,非饭之也,以桃也。 《韩非子》有言不可道,泣忆兰芳。 唐 · 李白《自溧水道哭王炎》

雪泣(揩拭眼泪);雪除(清除);雪烦(消除烦闷);雪涕(拭泪);雪桃(拭桃)

wipe;

越南字释义

国语辞典解释


xuě

详细解释

水汽在零度以下所凝结成的六角形白色晶体。

白雪、冰雪、下雪、积雪。

1.下雪、降雪。

南朝宋 ·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· 文学》:“于时始雪,五处俱贺。”唐 · 白居易《问刘十九》诗: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

2.擦拭。

《吕氏春秋 · 恃君览 · 观表》:“吴起雪泣而应之曰:‘子弗识也。’”唐 · 杜甫《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》诗二首之一:“公子调冰水,佳人雪藕丝。”

3.洗刷、洗清、清除。

《吕氏春秋 · 不苟论 · 不苟》:“故雪殽之耻。”

雪耻、昭雪、洗雪冤情。

如雪般白色的。

隋 · 卢思道《孤鸿赋》:“振雪羽而临风,掩霜毛而候旭。”

雪白。

xuè

详细解释

“雪白”的“雪”的又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xuě

详细解释

1.寒冷时云中落下的白色冰晶体,多为六角形。

2.像雪的。

雪白、雪亮。

3.洗刷;除去。

报仇雪恨、沉冤昭雪。

4.《书》下雪。
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(唐‧白居易《问刘十九诗》)?。

5.《书》擦拭。

吴起雪泣而应之曰:子弗识也(《吕氏春秋‧恃君览‧观表》)。

6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now; wipe away shame, avenge
  • Schnee, Schneefall (S, Met)​, schneien (V)
  • neige, qui a l'apparence de la neige, essuy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雨部 )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相絕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蘇絕切,𡘋音㡜。說文》本作䨮,凝雨。元命包》:隂凝爲雪。釋名》:雪,綏也 —— 水下遇寒氣而凝,綏綏然下也。𡌨》:雪六出而成華,言凡草木華五出,雪華獨六出,隂之成數也。詩・邶風》:雨雪其雱。

又,《廣韻》:除也。韻會》:洗也。莊子・知北遊》:澡雪而精神。戰國策》:得賢士與共國,以雪先王之恥,孤之願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拭也。家語》:以黍雪桃。史記・酈食其傳》:沛公遽雪足杖矛,曰:延客入。

又,小雪、大雪,𡘋𠋫名。見《後漢・律曆志》。

又,山名。後漢・明帝紀》〔註〕:天山卽祈連山,一名雪山。

又,〈陽春白雪〉,古曲名。

又,姓。正字通》:明洪武中巡𥳑雪霽。

注解

〔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雨部

〔雪〕字拼音是xuě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⻗、⺕,五行属

〔雪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雨,从彗,彗( huì )省声。本义是空气中的水汽,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,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,由空中降下,叫做雪。

〔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xuě] ⑴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,多为六角形,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⑵ 洗去,除去⑶ 擦拭:“晏子独笑于旁,公~涕而顾晏子”。⑷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相絕切頁碼384頁,第14

異體

䨮凝雨,說物者。从雨彗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說,今之悅字,物無不喜雪者。」《玉篇・雨部》:「雪,同䨮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相屑反頁碼932頁,第4行,第1

䨮凝雨說物者也。從雨彗聲。

鍇注臣鍇以爲:雪之著物,積久而不流,其浸潤深以解說物也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相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87頁,第2許惟賢995頁,第4

䨮冰雨說物者也。

段注冰各本作凝。今正。凝者,冰之俗也。《釋名》曰:雪,綏也。水下遇寒氣而凝,綏綏然下也。故許謂之冰雨。說今之悅字。物無不喜雪者。說與雪㬪韵。

从雨。彗聲。

段注相絕切。十五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