嫡
意思解释
嫡
dí基本解释
①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。~庶。
②正妻所生的。~子。~出(正妻所生,区别于“庶出”)。
③亲的,血统最近的,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。~亲。~嗣。
④系统最近的,正统的。~系。~派。~传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女,啇( dí )声。本义:奴隶社会、封建社会中的正妻。
2.同本义。
齐公族多宠,嫡庶并行。
嫡庶不分(妻妾亲疏不分);嫡出(正妻所生);嫡室(正妻);嫡礼相待(像正妻一般对待)
legal wife;
3.正妻生的长子称嫡子,省称“嫡”。
君家名父子,为晦翁嫡传。
嫡孙(嫡长孙);嫡庶(嫡子与庶子;正妻与妾);嫡妇(嫡长子之妻)
the wife's eldest son;
形容词
1.亲的;血统最近的 。
嫡亲姊妹;嫡堂兄弟;嫡嫡亲亲(最亲最近的);嫡父(生身之父)
of lineal descent;
2.正统,正宗 。
嫡传;嫡统(正统);嫡派;嫡系
orthodox;
国语辞典解释
嫡
dí详细解释
名
1.正妻。
《幼学琼林 · 卷二 · 夫妇类》:“正妻谓之嫡。”
2.嫡子的简称。
《左传 · 文公十七年》:“归生佐寡君之嫡夷,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。”
形
1.正宗的、不是旁支的。
嫡妻、嫡嗣、嫡系、嫡长子、嫡脉相传。
2.血统最近的。
嫡亲、嫡堂兄弟。
外语翻译
- legal wife, child of legal wife
- épouse légitime, première femm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都歷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丁歷切,𡘋音的。《增韻》:正室曰嫡,正室所生之子曰嫡子。一曰嫡,敵也,言無與敵也。《左傳・閔元年》:內寵𡘋后,嬖子配嫡,亂之本也㊟〔內寵𡘋后,外寵二政,嬖子配嫡,大都耦國,亂之本也〕。
义又,嫡母曰民母。見《前漢・衞靑傳》註。通作適,別作的。
又,《集韻》:陟革切,音摘 —— 孎也。
又,竹益切,音𪐏 —— 嫡孎,女審諦貌。
考證
《左傳・閔元年》內寵𠀤后,嬖子配嫡。
謹照原文元年改二年。
注解
〔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女部。
〔嫡〕字拼音是d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女、啇,五行属火。
〔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女,啇( dí )声。本义是奴隶社会、封建社会中的正妻。
〔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í] ⑴ 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⑵ 正妻所生的⑶ 亲的,血统最近的,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⑷ 系统最近的,正统的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都歷切頁碼第415頁,第17字續丁孫
𡡿
異體嫡
孎也。从女啻聲。
附注按:《說文》釋孎為謹,當為引申義。嫡字本義當為嫡庶、嫡長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顛狄反頁碼第993頁,第7行,第1字述
孎也。從女啻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都𠪱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479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78頁,第9字
孎也。从女。啻聲。
段注都𠪱切。十六部。按俗以此爲嫡庶字,而許書不尒。葢嫡庶字古衹作適。適者,之也。所之必有一定也。詩。天位殷適。傳曰:紂居天位,而殷之正適也。凡今經傳作嫡者,葢皆不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