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敲的意思解释

攴部14画左右结构U+6572

攴部

14画

10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YMKC

YBYE

SJIX

01247

2418

3935

U+6572

41251252512154 点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横撇/横钩、捺

𢻤𢿣𢿲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打,击。~打。~击。~诈。~边鼓(喻从旁帮人说话)。~门砖。~骨吸髓。旁~侧击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攴,高声。攴, pū,轻击。象手(又)拿小棍轻击的样子。本义:敲击,叩打。

2.同本义。

,击头也。 《说文》夺之杖以之。 《左传 · 定公二年》。释文:“击声也。”下见共王五伯,将其头矣。 《吕氏春秋 · 当务》月下门。 宋 ·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欲着敲字。作推敲之势。作敲字佳矣。剥天下。 清 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
敲扑(拷打);敲丝(银子。古时银锭上面都敲有圆纹,故称);敲枰(下棋);敲翻(打断)

knock;

3.推敲 。

敲一敲实(摸底;探虚实);敲句(推敲语句);敲吟(推敲吟诵诗句);敲推(推敲);敲磕(推敲,琢磨);敲诗(推敲诗句)

weigh;

4.敲诈 。

敲削(敲剥。敲诈剥削);敲磕(敲诈);敲磨(犹敲剥);敲镘儿(敲诈钱财)

blackmail;

名词

短杖式的刑具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
implement like short stick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叩、击。

唐 · 李商隐《北青萝》诗:“独敲初夜磬,闲倚一枝藤。”宋 · 苏轼《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》诗:“不问人家与僧舍,拄杖敲门看修竹。”

敲打、敲锣。

2.斟酌、推究。

明 · 李昌祺《剪灯余话 · 卷一 · 听经猿记》:“举手推敲,颇类苦吟之贾岛。”

3.揩油、讹诈、勒索。

敲诈、敲竹杠、狠敲一笔。

短杖。

《文选 · 贾谊 · 过秦论》:“履至尊而制六合,执敲扑以鞭笞天下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叩;打;击。

敲打、敲击、敲门、敲锣打鼓。

2.斟酌;推测。

推敲。

3.《口》揩油;讹诈。

敲诈、敲竹杠、敲他一笔!。

4.《口》批评;提醒。

要敲敲他,别太冲动了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strike, beat, pound, hammer; rap
  • jdn. abzocken (V)​, schlagen (auf Glocke o.ä.)​ (V)
  • battre, frapper, escroquer, arnaqu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下 部首:攴部 )

古文: 䯨

廣韻》:口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丘交切,𡘋音骹。說文》:橫擿也。徐鉉曰:從旁橫擊也。類篇》:擊也。左傳・定二年》:奪之杖以敲之。賈誼〈過秦論〉:執敲扑以鞭笞天下。【註】短曰敲,長曰扑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楚凡棄物謂之敲。

又,《廣韻》:苦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口敎切,𡘋音撽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攴部

〔敲〕字拼音是qiā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高、攴,五行属

〔敲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攴,高声。攴, pū,轻击。象手( 又 )拿小棍轻击的样子。本义是敲击,叩打。

〔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āo] ⑴ 打,击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口交切頁碼99頁,第3

異體

敲橫擿也。从攴高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口交反頁碼263頁,第7行,第1

敲橫擿。從攴高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從㫄橫撃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口交切古音第二部頁碼500頁,第4許惟賢224頁,第4

敲橫擿也。

段注擿今之擲字。橫擿,橫投之也。《左傳》。奪之杖以㪣之。《釋文》曰:《說文》作毃。此謂左字當作毃也。橫投不必以杖。又按《公羊傳》。以𣁬摮而殺之。何云:摮猶𢶡也。𢶡謂旁擊頭項。摮卽㪣字。𢶡卽毃字。其字義異故云猶。擿或作檛。誤。

从攴。高聲。

段注口交切。二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