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厌的意思解释

厂部6画半包围结构U+538C

厂部

6画

4画

半包围结构

形声字

DDI

MIK

GGGS

71284

0630

4965

U+538C

131344 横、撇、横、撇、捺、点

𤞣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yàn

基本解释

嫌恶,憎恶。~恶( wù )。讨~。~倦。喜新~旧。不~其详。学而不~。

满足。贪得无~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厂( hǎn ),猒( yàn )声。厂,象山崖石穴形。《说文》:“厌,笮也。”意思是“压”。由“犬、肉、甘”三部分合起来,会意,表示“吃饱”、“满足”。本义:吃饱。

2.饱,满足。后作“餍”。

学而不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 《论语》 《左传 · 僖公三十三年》秦之欲无 宋 · 苏洵《六国论》求之者无 宋 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厌极(满足穷尽);厌饫(吃饱;吃腻;满足);厌塞(满足);厌伪(对奸邪巧伪感到满意);厌恋(以此为满足而眷恋);厌副(满足);厌足(满足)

be satisfied;

3.憎恶;嫌弃。

人常事。 清 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惟厌事也。言兵。 宋 · 姜夔《扬州慢》其为迂。 明 · 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这儿我住了。 曹禺《雷雨》

厌世(现世;出丑露乖);厌厌地(无精打采地;微弱的样子);厌物(骂人话,指讨人厌的东西);厌钝(讨厌,扫兴);厌色(厌烦、不满的脸色);厌苦(厌烦以为苦事)

loathe; abhor; detest;

4.另见 yā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一物压在另一物上。

,笮也。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此义今人字作压,乃古今字之殊。”地震陇西,四百余家。 《汉书 · 五行志下之上》如墙之。 《荀子 · 彊国》目而视者,视一以为两。 《荀子 · 解蔽》

厌覆(车翻人压)

press;

2.泛指压制;抑制。

东厌诸侯之权,西远羌胡之难。 —— 《汉书·翼奉传》。 —— 师古曰:“厌,抑也。”故贤人立朝,折冲难,胜于亡形。 《汉书 · 辛庆忌传》。师古曰:“厌,抑也。”

厌抑(压制)

restrain;

3.以迷信的方法,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,或致灾祸于人。

秦始皇帝常曰:“东南有天子气”,于是因东游以之。 《史记 · 高祖纪》

厌法(厌胜法。是一种用咒符来制服对手的巫术)

pray for suppressing or driving away;

4.堵塞。

其源,开其渎。 《荀子 · 修身》。注:“厌,塞也。”

block up;

5.另见 yàn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dislike, detest, reject; satiate
  • verabscheuen
  • détester, en avoir assez de, répugner, être dégouté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厂部 )

唐韻》:於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益涉切,𡘋饜入聲。說文》:笮也。从厂,𤞣聲。【徐曰】笮,鎭也、壓也。一曰伏也。左傳・昭二十六年》:將以厭衆。前漢・杜鄴傳》:折衝厭難。【註】厭者,壓也 —— 鎭壓𡨥難,使之銷靡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順從貌。荀子・儒效篇》:天下厭然猶一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禳也、當也。史記・高祖紀》:於是因東游以厭之。

又,合也。周禮・春官・巾車》王后厭翟。【註】次其羽,使相迫也。

又,損也。左傳・文二年》:及晉處父盟,以厭之。【註】厭猶損也。

又,《儀禮・鄕飮酒禮》賔厭介入門左。【註】推手曰揖,引手曰厭。》引手曰厭者,以手向身引之。

又,《廣韻》:惡夢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厭次,地名。

又,《集韻》或作壓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於豔切,饜去聲。集韻》:足也。詩・周頌》:有厭其傑。【註】厭,受氣足也。前漢・王莽傳》:克厭上帝之心。【註】厭,滿也。

又,《韻會》:厭,斁也。詩・葛覃》服之無斁。【註】厭也。

又,通作饜。禮・曾子問》:孔子曰:有隂厭,有陽厭。【註】厭是饜飫之義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於琰切。正韻》:於檢切,𡘋音掩。荀子・解蔽篇》:厭目而視者,視一以爲兩。

又,《正韻》:惡也。論語》:天厭之。

又,《廣韻》:厭,魅也。別作魘。韓愈〈游湘西寺〉詩:怵惕夢成魘。

又,《正韻》與黶同,與掩藏之掩同「音」。禮・大學》:見君子而后厭然。【註】厭讀爲黶;厭,閉藏貌。

又,《集韻》:於鹽切,音㤿 —— 同「懕」。說文》:安也。詩・小雅》:厭厭夜飮。〈秦風〉:厭厭良人。【註】安靜也。

又,《正韻》同「𤞣」。左傳・昭二十八年》:屬厭而已。【杜預註】言小人之腹飽,猶知厭足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乙甲切,音押。前漢・劉向傳》:抑厭遂退。【註】師古曰:厭,音乙甲反,謂不伸也。

又,《荀子・儒效篇》:厭旦於牧之野。【註】厭猶臨也,謂陳於將旦之先也。

又,《正韻》:通作壓。

又,《集韻》:乙及切,音邑 —— 厭邑,濕意。

又,《集韻》:鄔感切,音暗 —— 沈溺意。莊子・逍遙遊》:其厭也如緘。

注解

〔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厂部

〔厭〕字拼音是yà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厂、猒

〔厭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廠( hǎn ),猒( yàn )聲。廠,象山崖石穴形。《說文》:「厭,笮也。」意思是「壓」。由「犬、肉、甘」三部分合起來,會意,表示「吃飽」、「滿足」。本义是吃飽。

〔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àn] ⑴ 嫌惡,憎惡⑵ 滿足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於輒切、一琰切頁碼311頁,第6

厭笮也。从厂猒聲。一曰合也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《竹部》曰:笮者,迫也。此義今人字作壓,乃古今字之殊。」徐灝注箋:「猒者,猒飫本字,引申為猒足、猒惡之義。俗以厭為厭惡,別製饜為饜飫,饜足,又从厭加土為覆壓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伊葉反頁碼773頁,第1行,第1

厭笮也。從厂猒聲。一曰合也。

鍇注臣鍇曰:「笮,鎮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於輒切、一剡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789頁,第3許惟賢783頁,第1

厭笮也。

段注《竹部》曰:笮者,迫也。此義今人字作壓。乃古今字之殊。《土部》壓訓壞也,𡨄也。無笮義。凡《喪服》言尊之所厭,皆笮義。喪冠謂之厭冠。謂冠出武下也。《周禮》巾車。王后厭翟。注云:次其羽使相迫也。《禮經》。推手曰揖。引手曰厭。厭卽尚書《大傳》、《家語》之葉拱。《家語》注云:兩手薄其心。古文禮揖,厭分別。今文禮厭皆爲揖。鄭不之從。而《禮經》有厭譌作撎者。《周禮》大祝疏竟作引手曰撎。斷不可從。撎爲跪而舉頭下手,與厭爲立而引手箸𦙄不相涉也。《檀弓》。死而不弔者厭。注。行止危險之下。巳上皆笮之義。其音於輒切

从厂。猒聲。

段注於輒切。又一剡切。八部。按厭之本義笮也,合也。與壓義尚近。於猒飽也義則遠。而各書皆假厭爲猒足,猒憎字。猒足猒憎失其正字,而厭之本義䍐知之矣。

一曰合也。

段注《周語》。克厭天心。韋注。厭,合也。韋注《漢書・敘傳》亦同。按《蒼頡篇》云:伏合人心曰厭。《字苑》云:厭,眠內不祥也。此合義之一耑。㝥下云寐而厭也是也。俗字作魘。徐鉉用爲新附字。誤矣。《山海經》。服之使人不厭。郭云:不厭,不厭夢也。此厭字之冣古者也。其音一剡切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