䱂
魚部16画左右结构U+4C42
外语翻译
- a fish; common carp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於柳切;《集韻》:於九切,𡘋音。《說文》:魚名。《博雅》:鯉也。《正字通》:按,䱂爲鮒屬,生溪澗中,肰似吹沙魚而短,闊口,大頭,岐尾,色黃黑有斑,脊背上鬐刺螯人。《魚經》:鰂魚有附土者曰京魚,一曰吐𩵹。《食物本草》曰:渡父。《臨海志》曰:吐𩵹卽杜父魚,一名黃䱂,俗呼船矴魚,見人則以啄插入泥土中,如船矴也。
又,《廣韻》:於堯切;《集韻》:伊堯切,𡘋音幺。又,《集韻》:於虬切,音幽。又,於糾切,音黝。又,乙六切,音彧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魚部。
〔䱂〕字拼音是yǒ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魚、幼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於糾切頁碼第387頁,第20字續丁孫
䱂
魚名。从𤋳幼聲。讀若幽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伊糾反頁碼第938頁,第5行,第3字述
魚也。從魚幼聲。讀若幽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於糾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307頁,第5字許惟賢第1004頁,第1字
䱂魚也。
段注《廣雅》。䱂,𩼈也。謂䱂亦名𩼈。鰌之類也。
从魚。幼聲。讀若幽。
段注於糾切。三部。按《廣雅》、《玉篇》於堯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