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诏
拼音nán zhào
注音ㄋㄢˊ ㄓㄠˋ
繁体南詔
词语解释
南诏[ nán zhào ]
⒈ 古国名。建于盛唐时,是以乌蛮为主体,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,受唐册封,历十三王,唐末为贵族郑买嗣所灭。盛时辖有今云南全部、四川南部、贵州西部等地。
引证解释
⒈ 古国名。建于盛 唐 时,是以 乌蛮 为主体,包括 白蛮 等族建立的奴隶制政权,受 唐 册封,历十三王, 唐 末为贵族 郑买嗣 所灭。盛时辖有今 云南 全部、 四川 南部、 贵州 西部等地。
引《新唐书·南蛮传上·南诏上》:“蒙舍詔 在诸部南,故称 南詔。”
唐 白居易 《红藤杖》诗:“南詔 红藤杖, 西江 白首人。”
清 赵翼 《龙尾关》诗:“缅维 天宝 年, 南詔 早自大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:“南诏 是以 乌蛮 蒙 姓为国王, 白蛮 大姓为辅佐,集合境内各族(包括汉族)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。”
国语辞典
南诏[ nán zhào ]
⒈ 国名。唐时有六诏,其中蒙舍诏在最南,称为「南诏」。唐玄宗时,南诏王皮逻阁统一六诏,据有云南之地,迁都太和城。历传十三王,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册封。五代后晋时为段氏所据,称大理国。后为蒙古所灭。
相关词语
- nú gē奴哥
- nèi qiān内迁
- nèi chéng内乘
- nán guǎn南馆
- nǚ sūn女孙
- niǎo ké鸟壳
- niú láng xīng牛郎星
- niǎo míng鸟明
- nèi lào内涝
- nuǎn huǒ pén暖火盆
- nián shì年市
- nán tà南榻
- niè děng蹑等
- niàn shì念室
- nián kǎo年考
- nèi xiē gè那些个
- ní luó hé尼罗河
- nián hú黏糊
- nán zhàng shān南障山
- nèi miàn内面
- niè chǒng孽宠
- ní jiā lā guā尼加拉瓜
- nào jiāng闹僵
- nù bù kě è怒不可遏
- nú lù奴戮
- niǎo yún鸟耘
- néng shǐ能始
- niē gù捏故
- nǚ tóu女头
- nù shēng怒生
- ná wěn拿稳
- niè zì涅字
- nán juàn南卷
- ní qiú麑裘
- nǚ bì女嬖
- nuǎn sī暖丝
- niú hòu牛后
- nǎi qí乃其
- nèi guǐ内宄
- nián zhuàng qì ruì年壮气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