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
意思解释
南
nán基本解释
①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右手的一边,与“北”相对。~北。~方。~面。~国(指中国南部)。~陲(南部边疆)。~极。~半球。
②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象形,甲骨文字形,是钟镈之类的乐器。
① 本义:乐器。《诗·小雅·鼓钟》:“以雅以南。”②方位词。
2.方位名。和“北”相对。
南,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。 出户南望。 南抚夷越。 旌麾南指。 南极潇湘。
南薰(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);南离(南方)
south;
3.南方;南面。
阮仲容步兵居道南,诸 阮居道北。
南风(南方势力);南酒(黄酒,南方酿造);南宗(佛教指南北二宗,南宗为六祖惠能所创立);南夏(泛指中国的南部);南客(客居南方);南浦(南面的水边);南琛(南方所产的珍宝);南乡(南方);南邻(古指南方金邻国;南边的近郊);南荣(房屋的南檐;南方之地);南鄙(南方边境地区);南迁(迁都南方);南徼(南方边陲);南馔(南方口味的菜肴);南关(南方的关塞)
South;
4.官爵名。通“男”。
郑伯,男南也。
baron;
5.对《诗经》中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的简称。
周始二《南》,《风》兼六代。
Nan;
6.姓。
动词
1.向南走;向南移动。
因遗策,南取汉中,西举 巴蜀,东割膏腴之地。
move toward south;
2.又。
南取百越之地,以为 桂林、 象郡。
南辕(车辕向南)
副词
1.向南。
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 南面称帝。
南奔(向南奔跑)
toward south;
2.另见 nā。
国语辞典解释
南
nán详细解释
名
1.方位名。与“北”相对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何人斯 》:“胡不自南?”
坐北朝南、大江南北。
2.南方的乐曲。
《礼记 · 文王世子》:“胥鼓南。”汉 · 郑玄 · 注:“南,南夷之乐也。”
3.姓。如唐代有南霁云。
动
◎向南行、向南移动。
《周礼 · 地官 · 大司徒》:“日南则景短,多暑。”《宋史 · 卷四二八 · 道学传二 · 杨时传》:“其归也,颢目送之曰:‘吾道南矣!’”
形
◎南边的。
《陈书 · 卷二一 · 王固传》:“魏人以南人嗜鱼,大设罟网。”
南岸、南极。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
- Süd.. (S), Süden (S), südlich (Adj)
- sud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𡴖 、 𡴟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那含切,音男。《說文》:草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【徐曰】南方主化育,故曰主枝任也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太陽者,南方。南,任也。陽氣任養物,於時爲夏。《白虎通》:八月之律,謂之南呂何。南者,任也。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。
义又,樂名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雅以南。《韻會》:南亦雅樂名,猶九夏也,南夏皆文明之方,故名南。〈周南〉、〈召南〉亦樂名。
义又,姓。《韻會》:魯大夫南遺。《宋書・律志》:班左並馳,董南齊轡。
义又,雙南,金也。范仲淹〈金在鎔賦〉:英華既發,雙南之價彌高;鼓鑄未停,百鍊之功可待。
义又,《翻譯名義》:合掌作禮曰和南。《淳化帖・衞夫人書》:衞和南。
又,《韻補》叶尼心切,音寧。《詩・邶風》:遠送于南。沈重讀。陸雲〈喜霽賦〉:朱明啓𠋫,凱風自南;復火正之舊司,黜后土于重隂。
注解
〔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十部。
〔南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nán、nā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十、,五行属火。
〔南〕字造字法是象形,甲骨文字形,是钟镈之类的乐器。①。本义是乐器。《诗·小雅·鼓钟》:“以雅以南。”②方位词。
〔南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án] ⑴ 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右手的一边,与“北”相对⑵ 姓。㈡ [nā] ⑴ 〔~无( mó )〕佛教用语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萨名的前面,如“~~阿弥陀佛”、“~~观世音菩萨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那含切頁碼第199頁,第2字續丁孫
南
異體𡴟、南
艸木至南方,有枝任也。从𣎵𢆉聲。
𡴖
古文。
附注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:「由字之形象而言,余以為殆鐘鎛之類之樂器……鐘鎛皆南陳,故其字孳乳為東南之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叔甘反頁碼第508頁,第2行,第2字述
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。從𣎵𢆉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南方主化育,故曰有枝任也。《毛詩》或用南爲任音也。𢆉音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08頁,第3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𨙻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093頁,第2字許惟賢第483頁,第4字
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。
段注此亦脫誤。當云南任也。與東動也一例。下乃云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,發明从𣎵之意。《漢・律曆志》曰:大陽者南方。南任也。陽氣任養物。於時爲夏。云艸木至南方者,猶云艸木至夏也。有枝任者,謂夏時艸木畼楙丁壯,有所枝𠲱任載也。故从𣎵。按古南男二字相假借。
从𣎵。𢆉聲。
段注𨙻含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古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