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逸
拼音dùn yì
注音ㄉㄨㄣˋ 一ˋ
繁体遁逸
词语解释
遁逸[ dùn yì ]
⒈ 亦作“遯逸”。
⒉ 避世隐居。
⒊ 退走;逃走。
⒋ 散失;遗漏。
⒌ 放纵;不可约束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遯逸”。
⒉ 避世隐居。
引《楚辞·远游》:“形穆穆以浸远兮,离人羣而遁逸。”
王逸 注:“遁去风俗,独隐存也。”
《晋书·李重传》:“外无希世之容,内全遁逸之节。”
南朝 宋 谢灵运 《山居赋》:“眇遯逸於人羣,长寄心於云霓。”
宋 苏舜钦 《投匦疏》:“且遁逸之士,不示见闻,今陛下垂詔而杂举之,是欲使之自见闻也。”
⒊ 退走;逃走。
引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贼党大喜,告 景 曰:‘西师惧吾之强,必欲遁逸,不击,将失之。’”
宋 叶适 《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》:“自兵起,盐商不敢行,传言虏且犯 通 泰,而提举官相继遯逸,盐利大乏。”
清 二石生 《十洲春语》卷下:“役吏反牌,以遁逸为报。”
亦指消失。 何其芳 《黄昏》:“我又曾有一些寂寞的光阴,在幽暗的窗子下,在长夜的炉火边,我紧闭着门而它们仍然遁逸了。”
⒋ 散失;遗漏。
引宋 叶适 《<巽岩集>序》:“凡实録、正史、官文书,无不是正,就一律也;而又家録、野记,旁互参审,毫髮不使遁逸,邪正心迹,随卷较然。”
⒌ 放纵;不可约束。
引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四》:“狼子野心,信不诬哉!然野心不过遁逸耳;阳为亲昵,而阴怀不测,更不止於野心矣。”
相关词语
- dà bāo gān大包干
- dàn è瘅恶
- dòu chóng yú míng豆重榆瞑
- diǎn cái典裁
- dà xīn大昕
- diào yǎng掉瀁
- diǎn tāng点汤
- diān miǎn gōng lù滇缅公路
- dēng chóng jùn liáng登崇俊良
- dì jī帝姬
- duó lǐ夺礼
- dǐng xiāng qǐng yuàn顶香请愿
- dì xiá地峡
- dài hái代还
- dǎo chí gàn gē倒持干戈
- dāi sì mù jī呆似木鸡
- dài jì代济
- dòng xī动息
- dí shuǐ狄水
- dāng qián jué yì当前决意
- dì xián帝闲
- dǔ xìng笃性
- dào guà zǐ倒挂子
- diāo tóng雕桐
- dàn yuān huò hù蟺蜎蠖濩
- diào fù吊赙
- dān dèng zǐ单凳子
- dāng miàn luó,duì miàn gǔ当面锣,对面鼓
- dàn màn bù jīng诞谩不经
- dǎo qì倒气
- diǎn xué点穴
- diān tóu bǒ nǎo颠头簸脑
- dān zhě丹赭
- dé sù德素
- duó wǔ铎舞
- dà yú大雩
- dà gù大故
- dān fèng丹凤
- dì sān cì guó nèi gé mìng zhàn zhēng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
- dì sān chǎn yè第三产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