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体
拼音sì tǐ
注音ㄙˋ ㄊ一ˇ
繁体四體
词语解释
四体[ sì tǐ ]
⒈ 指人的四肢。
例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。
英limbs;
⒉ 书法中指真、草、隶、篆四种字体。
英four styles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;
引证解释
⒈ 四肢。
引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四体不勤,五穀不分。”
晋 陶潜 《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》诗:“四体诚已疲,庶无异患干。”
清 赵翼 《偶书所见》诗:“乃厌四体勤,专想饱且燠。”
⒉ 指整个身体,身躯。
引唐 顾况 《谢王郎中赠琴鹤》诗:“因想 羡门 辈,眇然四体轻。”
《四游记·灵耀分龙会为明辅》:“儿今此行,若再饮酒,有违父命,四体不得回乡。”
⒊ 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。
引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且司马令尹之偏,而王之四体也。”
杜预 注:“俱股肱也。”
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夫宰相大臣,君之四体。”
⒋ 指 晋 卫恒 所撰《四体书势》。见《晋书·卫恒传》。
引明 胡应麟 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二》:“字法昉自《四体》。”
原注:“晋 卫恒 撰。”
⒌ 指古文、篆、隶、草四种书体。
引清 马国翰 《<四体书势>序》:“恒 於四体,自作古、隶二势,篆述 蔡邕,草述 崔瑗,合而讽诵,如出一手。”
⒍ 今亦通称真、草、隶、篆四种书体。
⒎ 集句诗的别称。
引宋 陈师道 《后山居士诗话》:“王荆公 莫年喜为集句, 唐 人号为‘四体’。”
国语辞典
四体[ sì tǐ ]
⒈ 手足四肢。
引晋·陶渊明〈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〉诗:「四体诚乃疲,庶无异患干。」
宋·苏轼〈教战守策〉:「步趋动作,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。」
⒉ 比喻兄弟或国君的辅佐大臣。
引《仪礼·丧服》:「父子首足也,夫妻牉合也,昆弟四体也。」
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「且司马令尹之偏,而王之四体也。」
⒊ 古文、篆、隶、草四种书体。参见「四体书」条。
相关词语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ūn sūn孙孙
- shì wěi世伪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ū máng输芒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xiàng识相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ū miǎo殊邈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ù jí束棘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ī miù失谬
- shí shú识熟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ān méi山眉
- shōu shā收煞
- sì yuán四垣
- sǎ xiù洒绣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ì wǔ士伍
- sī xì私系
- suì wēi遂威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ì yǒu势友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ī huà司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