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族
拼音shì zú
注音ㄕˋ ㄗㄨˊ
繁体士族
词语解释
士族[ shì zú ]
⒈ 又称“世族”。东汉后期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的大姓豪族。在政治、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。士族势力在南北朝时最盛,至唐末消亡。
引证解释
⒈ 世族。 东汉 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。在政治、经济各方面都享有特权。士族制度于 南北朝 时最盛,至 唐 末渐趋消亡。
引《晋书·许迈传》:“许迈 字 叔玄,一名 映,丹阳 句容 人也。家世士族,而 迈 少恬静,不慕仕进。”
《北史·裴让之传》:“杨愔 每称叹曰:‘ 河东 士族,京官不少,唯此家兄弟,全无乡音。’”
《资治通鉴·后唐庄宗同光元年》:“晋王 下教置百官,於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,欲以为相。”
⒉ 泛指读书人,士类。
引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近在 并州,有一士族,好为可笑诗赋。”
唐 孟棨 《本事诗·情感》:“朱滔 括兵,不择士族,悉令赴军。自閲於毬场,有士子容止可观,进趋淹雅。 滔 召问之曰:‘所业者何?’曰:‘学为诗。’问:‘有妻否?’曰:‘有。’即令作寄内诗,援笔立成。”
国语辞典
士族[ shì zú ]
⒈ 南北朝重门阀,缙绅之家,自成一特殊阶级,以别于庶民,称为「士族」。在政治、经济各方面皆享有特权。
引《晋书·卷八〇·王羲之传》:「家世士族,而迈少恬静,不慕仕进。」
《北史·卷三八·裴佗传》:「河东士族,京官不少,唯此家兄弟,全无乡音。」
英语land-owning class, esp. during Wei, Jin and North-South dynasties 魏晉南北朝|魏晋南北朝
相关词语
- shū huǎn舒缓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ān méi山眉
- shū miǎo殊邈
- sī xì私系
- suì wēi遂威
- shí xián时贤
- sūn sūn孙孙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ēng cái生材
- sǎ xiù洒绣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ì wǔ士伍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ì wěi世伪
- sī huà司化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ēn tǎo申讨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í shú识熟
- shū máng输芒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ī miù失谬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ì yuán四垣
- shù jí束棘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ì yǒu势友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