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达
拼音sì dá
注音ㄙˋ ㄉㄚˊ
繁体四達
词语解释
四达[ sì dá ]
⒈ 通往四方的道路。
⒉ 通达四方。
⒊ 谓风行天下。
⒋ 谓通晓事理。
⒌ 旧指治民的四件大事。
引证解释
⒈ 通往四方的道路。
引《尔雅·释宫》:“一达谓之道路,二达谓之歧旁,三达谓之剧旁,四达谓之衢。”
⒉ 通达四方。
引《庄子·刻意》:“精神四达并流,无所不极,上际於天,下蟠於地。”
成玄英 疏:“流,通也。夫爱养精神者,故能通达四方。”
《孔子家语·入官》:“六马之乖离,必於四达之交衢;万民之叛道,必於君上之失政。”
宋 陈亮 《酌古论·曹公》:“徒见 荆州 四达,英雄之所必争,而 巴 蜀 险阻,非图天下者之所急。”
陈毅 《过贵阳》诗:“公社处处见富裕,交通四达局面新。”
⒊ 谓风行天下。
引《礼记·乐礼》:“周 道四达,礼乐交通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周 之道德,四方通达。”
《隋书·音乐志下》:“皇道四达,礼乐成。”
明 张居正 《礼乐记》:“爱敬之施,必始於家邦,然后举而措之天下,能四达而不悖也。”
⒋ 谓通晓事理。
引三国 魏 嵇康 《答向子期难养生论》:“若比之於内视反听,爱气嗇精,明白四达,而无执无为,遗世坐忘,以宝性全真,吾所不能同也。”
⒌ 旧指治民的四件大事。
引《周礼·地官·遂大夫》:“凡为邑者,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。”
郑玄 注:“四达者,治民之事。大通者有四:夫家众寡也;六畜车輦也;稼穡耕耨也;旗鼓兵革也。”
国语辞典
四达[ sì dá ]
⒈ 通达四方的道路。
引《尔雅·释宫》:「一达谓之道路,二达谓之歧旁,三达谓之剧旁,四达谓之逵。」
⒉ 通达四方,风行天下。
引《礼记·乐记》:「周道四达,礼乐交通。」
⒊ 通晓事理。
引三国魏·嵇康〈答向子期难养生论〉:「若比之于内视反听,爱气啬精,明白四达,而无执无为。」
相关词语
- sì yuán四垣
- shōu shā收煞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ì wěi世伪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ēng cái生材
- sī huà司化
- shēng qì升气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ì wǔ士伍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ǎ xiù洒绣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ū máng输芒
- sūn sūn孙孙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ī miù失谬
- suì wēi遂威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ēn tǎo申讨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í shú识熟
- sī xì私系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yǒu势友
- shù jí束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