睹
意思解释
睹
dǔ基本解释
◎看见。目~。先~为快。耳闻目~。熟视无~。有目共~。~物思人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目,者声。本义:见,看见。
2.同本义。
睹,见也。 圣人作而万物睹。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。 云霞明灭或可睹。 令人目不忍睹。
有目共睹;睹睐(看见;发现);睹闻(亲见亲闻);睹始知终(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,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);睹记(见闻与记忆)
see;
3.察看。
赵简子将袭 卫,使 史默往睹之。
耳闻目睹;秋毫必睹
watch; observe;
4.明白;懂得。
不务深迂而难睹。
睹事(懂事,明晓事理)
understand;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look at, gaze at; observ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覩
《唐韻》:當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董五切,𡘋音賭。《說文》:見也。《禮・禮運》:以隂陽爲端,故情可睹也。《前漢・武帝詔》: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。
注解
〔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睹〕字拼音是dǔ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目、者,五行属金。
〔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目,者声。本义是见,看见。
〔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dǔ] ⑴ 看见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當古切頁碼第105頁,第16字續丁孫
睹
見也。从目者聲。
覩
古文从見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得古反頁碼第276頁,第4行,第1字述
見也。從目者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76頁,第4行,第2字述
古文睹從見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當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525頁,第3字許惟賢第235頁,第7字
見也。从目。者聲。
段注當古切。五部。
古文从見。
段注按篇,韵皆不言覩爲古文。
白话解释
睹,看见。字形采用“目”作边旁,“者”作声旁。古文的“睹”写作“覩”,字形采用“见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見、者聲。「見」為張大眼睛近看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眼睛視物有關;「者」為分別事物的詞語,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篆文、隸書及楷書字形皆從目、者聲。「目」為人眼,義與見通,則從見、從目並無不同。《說文》另收有從見、者聲的古文,與戰國文字構形同意,只是形、聲位置互易而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