薶
艹部17画上下结构U+85B6
外语翻译
- to bury, to stop up; dirty, filthy
- salir, souill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唐韻》與埋同。《博雅》:藏也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祭地曰瘞薶。【註】既祭薶藏之。《淮南子・時則訓》:掩骼薶骴。
又,《類篇》:暮拜切,音韎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陵之切,音釐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窒薶,塞也。
又,《直音》:音懷 —— 草名。
又,《字彙補》:烏魁切,音威 —— 汚也。《淮南子・俶眞訓》:鑒明者,塵垢弗能薶。
注解
〔薶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薶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mái、wō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貍。
〔薶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ái] ⑴ 古同“埋”,埋葬:“生~工匠,计以万数。”㈡ [wō] ⑴ 沾污:“夫鉴明者,尘垢弗能~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莫皆切頁碼第29頁,第21字續丁孫
薶
瘞也。从艸貍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《周禮》假借『貍』字為之,今俗作『埋』。」商承祚《殷虛文字類編》:「此字象掘地及泉,實牛于中。當為貍之本字,貍為借字。」按:本為瘞牲之名,引申為葬人之稱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閏皆反頁碼第103頁,第7行,第1字述
瘞也,從艸貍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藏於草下也,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莫皆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76頁,第2字許惟賢第77頁,第1字
瘞也。
段注《土部》曰:瘞,幽薶也。
从艸。貍聲。
段注莫皆切。古音在一部。《周禮》假借貍字爲之。今俗作埋。
白话解释
薶,埋藏。字形采用“艸”作边旁,“貍”是声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