瀷
氵部20画左右结构U+703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與職切;《集韻》:逸職切,𡘋音弋 —— 與潩同。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出河南密縣,東入潁。
义又,湊漏之流曰瀷。郭璞〈江賦〉:磴之以瀿瀷。
又,《廣韻》:昌力切,音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集韻》:蓄力切,音敕 —— 水貌也。《淮南子・本經訓》:淌游瀷淢。
注解
〔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瀷〕字拼音是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翼。
〔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雨后地面的积水:“泽受~而无源者。”⑵ 水流急。⑶ 水名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與職切頁碼第362頁,第14字續丁孫
瀷
水。出河南密縣,東入潁。从水翼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以即反頁碼第888頁,第7行,第2字述
水,出河南密縣,東入潁。從水翼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出密縣大騩山,南至臨潁,入潁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與職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125頁,第1字許惟賢第927頁,第3字
瀷水。出河南密縣。東入潁。从水。翼聲。
段注與職切。一部。按此潩字之異體,後人收入,如㵋汨之實一字也。《淮南書》曰:澤受瀷而無源。許愼云:瀷,湊漏之流也。見《文𨕖》注。但造《說文》不收瀷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