滲
氵部14画左右结构U+6EF2
外语翻译
- soak through, infiltrate
- erschrecken, erschrecken , sickern (V)
- s'infiltr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所禁切,音罧。《說文》:下漉也。司馬相如〈封禪書〉:滋液滲漉。
义又,滲漓,流貌。揚雄〈河東賦〉:澤滲漓而下降。
义又,澤名。《穆天子傳》:甲辰獵於滲澤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疎簪切,音森 —— 淋滲,毛羽始生貌。木華〈海賦〉:鶴子淋滲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𡘋千尋切,音侵 —— 與浸同,浸淫漸漬也。或作滲。
注解
〔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滲〕字拼音是sh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參。
〔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hèn] ⑴ 见“渗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所禁切頁碼第368頁,第3字續丁孫
滲
下漉也。从水𠻝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所禁反頁碼第901頁,第2行,第1字述
下漉也。從水參聲。
鍇注臣鍇按:相如《封禪書》:「滋液滲漉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所禁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199頁,第2字許惟賢第957頁,第2字
下漉也。
段注司馬相如《封禪文》。滋液滲漉。楊雄《河東賦》。澤滲灕而下降。今俗云滲屚。
从水。參聲。
段注所禁切。七部。
白话解释
渗,从水具下部漏湿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参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的字形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參聲,表示聲音。楷書作滲,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渗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