箙
意思解释
箙
fú基本解释
①用竹、木或兽皮做成的盛箭的器具:“中秋,献矢~。”
②用具的外套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用竹、木或兽皮等做成的盛箭器具 箙,矢器也。藏弩箭为箙。——《玉篇》
container for arrows;
外语翻译
- quiver
- Köcher, zittern (S)
- tremblemen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房六切,音服 —— 盛弓矢器。《周禮・夏官》:仲秋獻矢箙。【註】箙,盛矢器也。【又】田弋充籠箙矢。【註】籠,竹箙也。《後漢・輿服志》:耕車,置𨏟耒耜之箙,上親耕所乗也。
义通作服。《詩・小雅》:象弭魚服。〈鄭語〉:檿弧箕服。【註】服,矢房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𥵩、韛、𩋟。
注解
〔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。
〔箙〕字拼音是f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服。
〔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ú] ⑴ 用竹、木或兽皮做成的盛箭的器具:“中秋,献矢~。”⑵ 用具的外套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房六切頁碼第145頁,第10字續丁孫
箙
弩矢箙也。从竹𦨕聲。《周禮》:「仲秋獻矢箙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『箙』為『𤰇』的後起形聲字。『𤰇』本為木製盛矢器,假借為『備用』義,於是『盛矢器』一義另造形聲字『箙』。『𤰇』的甲骨文、金文象矢在箙中之形,西周金文矢形漸漸訛變,鏃部與箙合併漸漸訛成『用』形。戰國曾侯乙墓文字从囊,𤰇聲,加了義符,表示這是盛矢的東西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伐六反頁碼第371頁,第4行,第1字述
弩矢箙也。從竹服聲。《周禮》:「仲秋獻矢箙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《詩》、《國語》借服字:『檿弧箕服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房六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782頁,第2字許惟賢第349頁,第2字
弩矢箙也。
段注司弓矢曰:中秋獻矢箙。注曰:箙,盛矢器也。以獸皮爲之。按本以竹木爲之。故字从竹。《國語》。檿弧萁服。韋昭曰:萁,木名。服,房也。《小雅》。象弭魚服。皆假服爲箙。
从竹。服聲。
段注房六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《周禮》。仲秋獻矢箙。
段注經文仲作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