荋
艹部9画上下结构U+834B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玉篇》、《直音》𡘋讓之切,音而 —— 草多貌。
义又,草名。馬融〈廣成頌〉:芝荋堇荁。
又,亭名。《說文》:沛城有楊荋亭。又,《集韻》:汝來切,音腝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荋〕字拼音是ér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而。
〔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ér] ⑴ 草多叶的样子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之切頁碼第27頁,第2字續丁孫
荋
艸多葉皃。从艸而聲。沛城父有楊荋亭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然知反頁碼第97頁,第1行,第1字述
艸多葉皃。從艸而聲。沛城父有楊荋亭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古謂頰毛爲耏,此草似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如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60頁,第5字許惟賢第70頁,第3字
艸多葉皃。
段注荋之言之而也。如鱗屬之之而。
从艸。而聲。
段注如之切。一部。
沛城父,
段注見《地理志》。
有揚荋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