𧂇
艹部20画上下结构U+2708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同「蕁」,《說文》蕁,或从爻。
又,《類篇》:徐心切,音尋 —— 海蘿也。
义《集韻》作𧂇。
注解
〔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𧂇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án、xú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蕁、爻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徒含切頁碼第19頁,第18字續丁孫
蕁
䒞藩也。从艸尋聲。
𧂇
蕁或从爻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田南反頁碼第75頁,第1行,第1字述
䒞藩也。從艸尋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本艸》:「即知母藥也,形似昌蒲而柔潤,葉至難死,掘出隨生,須枯燥乃止,味苦寒,一名蝭母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5頁,第2行,第1字述
蕁或從爻。
鍇注臣鍇按:今《本草》作此𧂇字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徒南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12頁,第1字許惟賢第48頁,第4字
𧀷
䒞蕃也。
段注今本篆文無彡。誤。䒞當是本作冘。俗加艸。《本艸》作沈(直林切)燔。說《爾雅》者謂卽今之知母。
从艸。𢒫聲。
段注𢒫各本作尋。誤。徒南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𧂇
𧂇,𧀷或从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