啮
口部11画左右结构U+556E
意思解释
啮嚙
niè基本解释
◎咬。~齿动物。虫咬鼠~。~合(①牙齿咬紧;②像牙齿那样咬紧,如“齿轮~~得很好”)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从口,从齿。表示咬。本字从齿,( qì )声。本义:用嘴咬。
2.同本义。
囓,噬也。 武卧啮雪。 众蛇竞来,啮索且断。 勚感涕,因啮指流血。 以啮人,无御之者。
啮指(咬指头。形容极为痛心);啮咬(啃咬。比喻折磨);啮啃(啃咬);啮齿(咬牙切齿);啮噬(咬嚼);啮心(比喻痛苦至极);啮雪吞毡(比喻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);啮臂(咬臂出血;以示诚信和坚决)
gnaw;
3.侵蚀。
水皆啮石出。 汉水啮古根。
erode;
外语翻译
- bite, gnaw
- abnagen, nage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:五巧切 —— 與齩䶧咬𡘋同,齧骨也。
注解
〔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嚙〕字拼音是n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齒。
〔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iè] ⑴ 同“齧”。咬;啃。《正字通•口部》:“嚙,俗齧字。”《論衡•論死》:“今人死,手臂朽敗,不能復持刀,爪牙𮥠落,不能復嚙噬,安能害人?”㈡ [undefined] ⑴ 同“齩(咬)”。《集韻•巧韻》:“齩,亦作嚙、咬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五結切頁碼第59頁,第20字續丁孫
齧
噬也。从齒㓞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語挈反頁碼第171頁,第2行,第2字述
噬也。從齒㓞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五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318頁,第6字許惟賢第143頁,第2字
噬也。
段注《口部》曰:噬,啗也。《釋名》曰:鳥曰啄。獸曰齧。齧,𪚊也。所臨則秃𪚊也。
从齒。㓞聲。
段注五結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