塵
意思解释
塵尘
chén基本解释
①飛揚的灰土。~土。~埃。~垢。~芥(塵土和小草,喻輕微的事物)。粉~。煙~。甚囂~上。望~莫及。
②佛家、道家指人間。紅~。~世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會意。《說文》从三“鹿”,从“土”,表示鹿羣行揚起塵土的意思。楷書簡去重迭的部分,只保留一個“鹿”。現行簡化字“塵”,也是一個从“小”从“土”的會意字。本義:塵土。
2.同本義。
湫隘囂塵。 塵埃也。 而遊於塵垢之外。 朱塵筵些。 滿面塵灰煙火色。 渭城朝雨浥輕塵。
浮塵;降塵;灰塵(塵土);一塵不染;塵封(蓋滿灰塵);塵涓(塵埃與一滴水。比喻細微);塵芥(塵土與草芥。比喻無價值的東西);塵沙(因風飛揚的灰沙)
dust;
3.喻庸俗骯髒或指庸俗骯髒的事物。
春不得避風塵。 驚塵蔽天。
塵陋(凡俗淺陋)
dirty thing;
4.塵世,人世間,俗間。又稱:塵間;塵濁;塵市;塵域;塵堀;塵區;塵海 。
紅塵(舊稱繁華的社會,也泛指人世間);塵凡(凡塵;塵世)
the world;
5.蹤跡;業跡 。
步後塵;前塵(遺塵。從前的或從前經歷的事)
trace;
6.重量單位。十埃爲“塵”。
chen;
7.姓。
動
◎蒙上灰塵,弄髒 無將大車,祗自塵兮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無將大車》 又
塵顏(塵容);塵黷(玷污);塵面(塵污的臉面);塵目 謙詞,有污尊目。
stain; dirt;
国语辞典解释
塵尘
chén详细解释
名
1.飞扬的细小灰土。
尘埃、灰尘。
2.战事、兵祸。
《魏书 · 卷九九 · 卢水胡沮渠蒙逊传》:“四方渐泰,表里无尘。”《警世通言 · 卷三二 ·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当年洪武爷扫荡胡尘,定鼎金陵,是为南京。”
3.踪迹、事迹。
唐 · 李白《忆秦娥 · 萧声咽》词:“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绝。”
步人后尘。
4.世俗。
尘俗、滚滚红尘。
5.佛家称有碍身心开朗的欲念为“塵”。
《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》:“若诸菩萨悟净圆觉,以净觉心,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,即起诸幻。”
尘念。
6.姓。如明代有尘铎。
动
◎污染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无将大车》:“无将大车,祇自尘兮。”唐 · 孔颖达 · 正义:“适自尘蔽于己。”
副
◎久远、长久。
《尔雅 · 释诂》:“尘,久也。”晋 · 郭璞 · 注:“稽久也。”《文选 · 张衡 · 思玄赋》:“美襞积以酷烈兮,允尘邈而难亏。”
尘封。
外语翻译
- dust, dirt, ashes, cinders
- Erde , Staub
- poussière, saleté, ter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𦧄 、 𡐪 、 尘
《唐韻》:直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池鄰切,𡘋音陳 —— 埃也。《爾雅・釋詁》久也,謂塵垢稽久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無將大車,祗自塵兮。《後漢・班固傳》:風伯淸塵。《拾遺記》:石虎起樓四十丈,異香爲屑,風起則揚之,名芳塵。《嶺南表異錄》:犀角爲簪梳,塵不著髮,名辟塵犀。
义又,淫視爲遊塵。見〈榖梁序〉疏。
义又,明窻塵,丹砂,藥名。李白〈草創大還〉詩:髣明窻塵。
义又,梵書《圓覺經》:根塵虛妄。【註】根塵,六根之塵,謂眼耳鼻舌心意。又,《列仙傳》:麻姑謂王方平曰:見東海三變爲桑田,今將行復揚塵乎。
义又,姓。見《統譜》。
又,叶直連切,音廛。班彪〈北征賦〉:忽進路以息節兮,飮予馬兮洹泉;朝露漸予冠蓋兮,衣晻藹而蒙塵。
注解
〔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塵〕字拼音是ché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鹿、土。
〔塵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《說文》从三“鹿”,从“土”,表示鹿羣行揚起塵土的意思。楷書簡去重迭的部分,只保留一個“鹿”。現行簡化字“塵”,也是一個从“小”从“土”的會意字。本义是塵土。
〔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én] ⑴ 飛揚的灰土⑵ 佛家、道家指人間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直珍切頁碼第327頁,第15字續丁孫
𪋻
異體塵
鹿行揚土也。从麤从土。
𡔚
籒文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羣行則塵土甚,引申為凡揚土之偁。」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𪋻,亦省作塵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值辰反頁碼第804頁,第2行,第1字述
鹿行揚土也。從麤,從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804頁,第2行,第2字述
籒文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直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886頁,第2字許惟賢第824頁,第2字
鹿行揚土也。
段注羣行則揚土甚。引伸爲凡揚土之偁。《土部》曰:埃,塵也。塺,塵也。坋,塵也。《釋詁》。塵,久也。卽《桑柔》傳之塡,久也。《東山》傳。烝,窴也。箋云:古者聲窴塡塵同也。又《甫田》傳曰:尊者食新。農夫食陳。按窴塡塵陳四字同音。皆訓久。當是塡爲正字。塡者,𡨄也。𡨄則安定。窴鎭與塡同。塵陳皆叚借字也。
从麤土。
段注不入《土部》者,重麤也。直珍切。十二部。
籒文。
段注揚土上散。故从二土在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