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萍的意思解释

艹部11画左右结构U+840D

艹部

11画

8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AIGH 86,AIGF 98

TEMJ

EVAU

44149

5493

3828

U+840D

12244114312 横、竖、竖、点、点、提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

𦶊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一年生草本植物,浮生水面,叶子扁平,表面绿色,背面紫红色,叶下生须根,开白花,称“浮萍”,亦称“青萍”、“紫萍”,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。~泊。~踪。~水相逢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(会意兼形声。从水,苹,苹亦声。本义:浮萍) 同本义。

,苹也。水草也。 《说文》蓱始生。 《礼记 · 月令》。注:“蓱,萍也。其大者曰蘋。”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 宋 · 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

萍合(浮萍易散,飘泊不定,故用以比喻暂时的聚合);萍浮(浮萍飘迹水面。比喻人行踪飘泊不定);萍飘梗泛(踪迹飘泊无定);萍迹(喻人四处飘流,行踪无定);萍流(飘流)

duckweed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植物名。浮生在水面的草。叶扁平而小,面背皆青,有须根下垂水中,会随水流四处漂动。

比喻行踪不定,难以自主的。

萍踪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植物名。一年生小草本。浮生在水面,叶呈青色,倒卵形或长椭圆形,小而扁平,须根长在叶子下面,下垂于水中,会随水流四处漂动。全草可以做饲料,也可以做药材。通称“浮萍”。

2.比喻行踪捉摸不定。

萍寄、萍踪浪迹。

3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duckweed; wandering, traveling
  • Wasserlinse, kleine, Entenflott (S, Bio)
  • lentille d'eau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 )

唐韻》:薄經切;《集韻》:旁經切,𡘋音甁。玉篇》:萍草。本草註》:萍卽楊花所化,一葉經宿卽生數葉,葉下有微鬚,卽其根也。禮・月令》:萍始生。周禮・萍氏》〔註〕:萍之草無根而浮,取名於其不沉溺。後漢・鄭𤣥》:萍浮南北。

又,靑萍,劒名。

又,地名。竹書紀年》:蒐于萍澤。晉書・地理志》:萍鄕,屬安成郡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與苹同。韻會》:苹萍本是一物,字異而音義相同。〇【按】《》食野之苹,毛氏傳云苹,䓑也;鄭氏箋云苹,藾蕭也;疏云萍是水中之草,非鹿所食,故鄭氏不从毛氏。觀下食蒿食芩,皆陸草可知,則苹當依經疏藾蕭。萍是浮萍,絕然二物,字可通借,義不相通,《韻會》之說非。

注解

〔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

〔萍〕字拼音是pí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泙,五行属

〔萍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水,苹,苹亦声。本义是浮萍。

〔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íng] ⑴ 一年生草本植物,浮生水面,叶子扁平,表面绿色,背面紫红色,叶下生须根,开白花,称“浮萍”,亦称“青萍”、“紫萍”,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薄經切頁碼376頁,第11

萍苹也。水艸也。从水、苹,苹亦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頻寧反頁碼921頁,第1行,第1

萍苹水艸也。從水、苹,苹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苹音平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薄經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265頁,第1許惟賢985頁,第3

萍苹也。

段注苹蓱二篆見《艸部》。篇,韵皆云:萍蓱同字。疑許書本有萍無蓱。《小正》、《毛詩》、《爾雅》皆作苹。《爾雅》、《毛傳》皆曰蓱也。蓱卽萍之別字。《周禮》萍氏,疑本作苹氏。然則《說文・艸部》苹下曰萍也,與《水部》萍下曰苹也爲轉注。不當有蓱篆。

水艸也。从水苹。

段注水艸也三字,釋从水之意。

苹亦聲。

段注薄經切。十一部。

白话解释

萍,苹草。一种水草。字形采用“水、苹”会义,“苹”也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從水、苹,苹亦聲。《說文》:「萍,苹也。水艸也。从水、苹,苹亦聲。」《說文》艸部有苹字:「苹,萍也。無根浮水而生者。从艸、平聲。」楷書字形承篆文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