茸
意思解释
茸
róng基本解释
①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。绿~~的草地。
②细柔的毛、发:“半脱紫~裘”。~毛。
③指“鹿茸”(带细毛的才生出来的鹿角,可入药)~客(指鹿)。参( shēn )~(指人参和鹿茸)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形声。本义:草初生时又细又柔软) 同本义 茸,草茸茸貌。——《说文》 在阘茸之中。——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。注:“细毛也。” 又
茸壑(长着青草、苔藓的山洞、土穴。
fine and soft;
名词
1.鹿茸的简称。
河天月晕鱼分子,槲叶风微鹿养茸。
young pilose antler;
2.柔细的毛 。
茸毛;茸茸
down;
3.刺绣用的丝缕。同“绒” 。
其桑其松,其杞其茸。
茸线(刺绣用的丝线。即“绒线”)
velvet;
国语辞典解释
茸
róng详细解释
形
1.草木初生时细柔的样子。
《说文解字 · 艸部》:“茸,艸茸茸貌。”
2.散乱不整齐。
唐 · 李商隐《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》:“旖旎狐裘茸,邹颠蓐发软。”
名
1.草木初生时的嫩苗。
唐 · 韩愈、孟郊《有所思联句》:“台镜晦旧晖,庭草滋深茸。”
2.鹿茸的简称。因初生的鹿被有细短的毛,所以称为“鹿茸”。
宋 · 黄庭坚《夏日梦伯兄寄江南》诗:“河天月晕鱼生子,槲夜风微鹿养茸。”
3.鸟兽细柔的毛。
宋 · 苏轼《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》诗二首之一:“水崖落屐齿,风叶乱裘茸。”
4.绣线。
明 · 高启《效香奁》诗二首之一:“青琐初空别恨长,绣茸留得唾痕香。”
外语翻译
- soft, downy; buds, sprouts
- flaumig (Haar); saftig und zart (Gras); Bast (Hirschgeweih) (Adj)
- fin, duveteux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而容切;《集韻》:而融切;《韻會》:如容切,𡘋音戎。《說文》:草茸茸貌。張衡〈南都賦〉:阿那蓊茸。謝靈運詩:新蒲含紫茸。
义又,《史記・晉世家》:狐裘蒙茸。【註】蒙茸以言亂貌,《左傳》作尨茸。
义又,木名。《管子・地員篇》:其杞其茸。
义又,鹿茸,藥名。《本草》:四月五月解角時取,隂乾,使時燥。
义又,《𥠇天子傳》:賜紫茸雲氣帳。杜牧詩:醉脫紫茸裘。
义又,五茸,地名。陸龜蒙詩:五茸春草雉媒驕。自註:五茸,吳王獵所。
又,《集韻》:乳勇切,音宂 —— 草生貌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叢以蘢茸。【師古註】聚貌。
义又,《前漢・司馬遷傳》:僕又茸以蠶室,重爲天下觀笑。【師古註】茸,推也。
义又,闒茸,不肖也。〈鹽鐵論〉:賢知之士,闒茸之所惡也。
考證
《𥡆天子傳》賜紫茸雲氣帳。
謹按𥡆天子傳無此文,謹照原書改飛燕外傳。
注解
〔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茸〕字拼音是ró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耳,五行属木。
〔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róng] ⑴ 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⑵ 细柔的毛、发:“半脱紫~裘”。~毛。⑶ 指“鹿茸”(带细毛的才生出来的鹿角,可入药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而容切頁碼第31頁,第9字續丁孫
茸
艸茸茸皃。从艸,聦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乳逢反頁碼第108頁,第4行,第1字述
艸茸茸皃。從艸,聰省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而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85頁,第8字許惟賢第81頁,第5字
艸茸茸皃。
段注茸之言茙也。《召南・毛傳》曰:襛猶戎戎也。《韓詩》。何彼茙矣。《左氏傳》。狐裘尨茸。卽詩之狐裘蒙戎。
从艸。耳聲。
段注今本作聰省聲。此淺人所肊改。此形聲之取雙聲不取㬪韵者。而容切。九部。籒文作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