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羌的意思解释

⺶部7画上下结构U+7F8C

⺶部

7画

1画

上下结构

会意字、形声字

UDNB 86,UNV 98

TGHU TQU

UCRD

80512

5018

3928

U+7F8C

4311135 点、撇、横、横、横、撇、竖弯钩

𠒌𡺛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。~笛。

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四川省。~族。

文言助词,用在句首,无义:“~内恕己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”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会意兼形声。从人,从羊,羊亦声。本义:羌族,古代西部民族之一。

2.同本义。

西戎牧羊人也。 《说文》庸蜀髳。 《书 · 牧誓》

the Qiang(Chiang)nationality, living in Sichuan;

3.中国少数民族。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、汶川县、松潘县境内。

4.西戎 。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,分布在今甘肃、青海、四川一带,以游牧为主;和汉族杂处的部分羌人,逐渐从事农耕,与汉族融合。

Qiang, 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之一。旧称为西戎,分布在今大陆地区青海、甘肃、四川一带。

2.动物名。鹿科麂属。全身披褐色短毛,雄羌头上长角,形体大小及吠声似狗。行动隐密敏捷,常出没在清晨及傍晚时的山地浓密林区,以野菜、鲜草、嫩叶为食。

3.姓。如晋代有羌迪。

句首发语词,无义。

《楚辞 · 屈原 · 离骚》:“羌内恕己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。”汉 · 王逸 · 注:“羌,楚人语词也。”

乃、却、反而。表示转折、并列或假设。

《楚辞 · 屈原 · 离骚》:“曰黄昏以为期兮,羌中道而改路。”《文选 · 王延寿 · 鲁灵光殿赋》:“邈希世而特出,羌瑰谲而鸿纷。”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1.哺乳动物名。体形小,多为褐色短毛,雄羌头上有角。行动敏捷,常出没在清晨、傍晚的山林浓密林区,以嫩芽、鲜草为食。因吠声跟狗相似,故又称“吠鹿”。

2.指羌族。大陆少数民族之一。参见《附录四─大陆少数民族表》。

3.《书》连词。表示假设、转折、并列等关系,相当于“乃”、“反而”等。

曰黄昏以为期兮,羌中道而改路(《楚辞‧屈原‧离骚》)。

4.《书》助词。多用于句首。

羌内恕己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(《楚辞‧屈原‧离骚》)。

5.姓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Qiang nationality; surname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羊部 )

古文: 𡹽

廣韻》:去羊切;《集韻》:墟羊切,𡘋音蜣。說文》:西戎牧羊人也。西方羌,从羊。書・牧誓》:及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盧、彭、濮人。【註】八國皆蠻夷戎狄,羌在西蜀叟。史記・五帝紀》:西戎析枝、渠廋、氐、羌。〈匈奴傳〉:西接月氏、氐、羌。【註】羌,三苗姜姓之別,舜徙于三危,今阿關之西南羌是也。

又,屈原〈離騷〉:羌內恕己以量人兮。【註】羌,楚人語辭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卿也、反也、章也、强也。

又,姓。史記・秦始皇紀》:羌瘣伐趙。

又,《集韻》:許亮切,音向 —— 羌量,烏雛飢困貌。

篇海》:俗作羗。

注解

〔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羊部

〔羌〕字拼音是qiā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𦍌、儿,五行属

〔羌〕字造字法是会意兼形声。从人,从羊,羊亦声。本义是羌族,古代西部民族之一。

〔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āng] ⑴ 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⑵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四川省⑶ 文言助词,用在句首,无义:“~内恕己以量人兮,各兴心而嫉妒”。⑷ 姓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去羊切頁碼115頁,第22

𠒌

異體

𠒌西戎牧羊人也。从人从羊,羊亦聲。南方蠻閩从虫,北方狄从犬,東方貉从豸,西方羌从羊:此六種也。西南僰人、焦僥,从人;蓋在坤地,頗有順理之性。唯東夷从大。大,人也。夷俗仁,仁者壽,有君子不死之國。孔子曰:「道不行,欲之九夷,乘桴浮於海。」有以也。

𡸓

異體𡺛𡹽

𡸓古文羌如此。

附注按:羌為殷之敵國,殷與羌人戰,常將俘虜的羌人捆綁回國,故甲骨文又作身加縲紲之形,金文因之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七反切邱香反頁碼302頁,第2行,第1

𡸓西戎牧羊人也。從人,從羊,羊亦聲。南方蠻閩從虫,北方狄從犬,東方貉從豸,西方羌從羊,此六種也。西南僰人、僬僥從人,葢在坤地,頗有順理之性。惟東夷從大,大,人也。夷俗仁,仁者夀,有君子不死之國。孔子曰:「道不行,欲之九夷,乘桴浮於海,有以也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東方,仁方也。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302頁,第4行,第1

古文羌如此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上反切去羊切古音第十部頁碼584頁,第3許惟賢261頁,第3

𡸓西戎。

段注句。按此當有也字。《商頌》自彼氐羌。箋云:氐羌,夷狄國在西方者也。《王制》曰:西方曰戎。是則戎與羌一也。

羊穜也。

段注各本作从羊人也。《廣韵》、《韵會》、《史記・索隱》作牧羊人也。學者多言牧羊人爲是。其實非也。下文言僰焦僥字乃从人。東夷字乃从大。南方蠻閩字从虫。以其蛇穜也。北方狄字从犬。以其犬穜也。東北方貉字从豸。以其豸穜也。故字皆不从人。假令羌字从人牧羊。則旣人之矣。何待僰僥字始从人哉。且何不入《儿部》而入《羊部》哉。是則許謂爲羊穜。與蛇穜,犬穜,豸穜一例。各本作牧羊人。似取《風俗通》竄改。《御覽》引《風俗通》曰:羌本西戎卑賤者也。主牧羊。故羌字从羊人。因以爲號。按應氏《風俗通》其語有襲用《說文》者。有竄改《說文》者。其說貉不从豸穜之說亦見《御覽》。則說羌不从羊穜正同。今正。

从羊儿。

段注各本作从人从羊。誤也。今正。羊儿者,羊穜而人胻也。

羊亦聲。

段注去羊切。十部。

南方蠻閩从虫。

段注見《虫部》。南方蠻。東南閩越。此云南方者,槩言之。

北方狄从犬。

段注見《犬部》。

東方貉从豸。

段注見《豸部》。《豸部》云北方。此云東者,謂東北方也。

西方羌从羊。此六穜也。

段注上文祇有四穜。不得言六。或云此當作有謂羌有六穜。《明堂位》、《爾雅》所云六戎也。今按亦非文義。當云皆異穜也。以引下文从人从大之字。

西南僰人,焦僥从人。

段注僰人之人賸字。焦各本作僬。誤。僰僥字皆見《人部》。

葢在坤地。頗有順理之性。

段注坤,順也。在西南。此說僰僥字得从人之意。

唯東夷从大。

段注《大部》曰:夷,平也。从大弓。東方之人也。

大,人也。

段注天大地大人亦大。故大象人形。僰,焦僥略有人性。故進之。字从人。東夷俗仁。故又進之。字从大。

夷俗仁。仁者壽。有君子不死之國。

段注《山海經》有君子之國。有不死民。《後漢書・東夷傳》曰:仁而好生。天性柔順。易以道御。有君子不死之國焉。

孔子曰:道不行。欲之九夷。乗桴浮於海。

段注見《論語・公冶長》篇,《子䍐》篇。

有㠯也。

段注《漢・地理志》曰:東夷天性柔順。異於三方之外。故孔子悼道不行。設桴於海。欲居九夷。有以也夫。自南方蠻閩巳下。揔論四夷字各不同之意。

古文羌如此。

段注不得其說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