靦
意思解释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timid, shy, bashful
- schamhaft, schüchtern
- timide, réservé, pudiqu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他典切,音腆。《說文》:面見也。从面、見,見亦聲。《詩・小雅》:有靦面目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靦,姡也。【註】面姡然。〈越語〉:余雖靦然而人面哉。【註】靦,面目之貌。
义又,《玉篇》:慙貌。《廣韻》:面慙。
义《說文》或作𩈍,《玉篇》同𡆎、𩉊。
注解
〔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面部。
〔靦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iǎn、m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面、見。
〔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iăn] ⑴ 面目貌。《爾雅•釋言》:“靦,姡也。”⑵ 惭愧。《玉篇•面部》:“靦,慙皃。”⑶ 不知羞愧。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八十八:“靦,《考聲》云:‘謂不知慙也。’”㈡ [miǎn] ⑴ 〔靦覥〕也作“靦腆”。害羞貌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他典切頁碼第295頁,第3字續丁孫
𧡻
異體靦
面見也。从𡇢、見,見亦聲。《詩》曰:「有靦面目。」
𩈍
或从旦。
附注桂馥義證:「《詩》正義引作『面見人』,馥謂當作『面皃也』。」錢坫斠詮:「傳,『姡也』,本《爾疋》文,舍人注:『靦,面皃也。』據之是『面見』當作『面皃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聽銑反頁碼第737頁,第6行,第1字述
面見也。從面、見,見亦聲。《詩》曰:「有靦面目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凡人所視,瞻心實見之,故有別識無恥之人,面見之而已,心實否也。《國語》范蠡曰:『雖靦然,人面實禽獸也。』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737頁,第7行,第1字述
或從旦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他典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687頁,第3字許惟賢第740頁,第2字
面見人也。
段注各本無人。今依毛《詩正義》補。面見人,謂但有面相對自覺可憎也。《小雅・何人斯》。有靦面目。傳曰:靦,姡也。《女部》曰:姡,面靦也。按《心部》曰:青徐謂慙曰㥏。音義皆同。而一从心者,慙在中。一从面者,媿在外。韋注《國語》曰:靦,面目之皃也。
从面見。
段注此以形爲義之例。
見亦聲。
段注他典切。十四部。
詩曰:有靦面目。
或从旦。
段注旦聲也。《玉篇》曰:《埤蒼》𩈍同靦。《字書》作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