岪
山部8画上下结构U+5CAA
国语辞典解释
岪
fú详细解释
形
◎山腰上的路。
《说文解字 · 山部》:“岪,山胁道也。”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胁者,两膀也。山如人体,其两旁曰胁。”
名
◎山势曲折的样子。
《楚辞 · 淮南小山 · 招隐士》:“坱兮轧,山曲岪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敷勿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符勿切,𡘋音佛。《說文》:山脅道也。
义又,岪鬱,山貌。司馬相如〈子虛賦〉:盤紆岪鬱。
又,《集韻》一作𡶒。《楚辭・招隱士》:山曲𡶒。
注解
〔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。
〔岪〕字拼音是f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山、弗。
〔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ú] ⑴ 〔~郁〕(山势)曲折,如“其山则盘纡~~。”⑵ 半山腰上的路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敷勿切頁碼第307頁,第1字續丁孫
岪
異體𡶒
山脅道也。从山弗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脅者,兩膀也。山如人體。其兩旁曰脅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分勿反頁碼第763頁,第5行,第2字述
山脅道也。從山弗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山半腹㫄山而行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符勿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762頁,第2字許惟賢第771頁,第9字
山脅道也。
段注脅者,㒳𦜶也。山如人體,其㒳㫄曰脅。《水經注》曰:江水又東逕赤岬城。引《淮南子》。徬徨於山岬之㫄。注云:岬,山脅也。《楚辭・招隱士》云:坱兮圠山曲𡶒。王注云:盤結屈也。結屈,許書作詰詘。山脅之道然也。
从山。弗聲。
段注符勿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