菹
意思解释
菹
zū基本解释
①酸菜,腌菜。
②多水草的沼泽地带。~草。
③剁成肉酱,切碎。~醢(古代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)。
④肉。麋鹿为~。
⑤枯草。~薪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艸,沮( jū )声。本义;腌菜。
2.同本义。
菹,酢菜也。 水草之菹。 七菹。 馈食之豆,其实葵菹
菹醢(盐腌的野菜、肉酱);菹酱(葅酱。酱菜)
pickle;
3.枯干的草。
请君伐菹薪,煮沸水为盐。
菹笠(用茅草编织的笠);菹薪(枯槁的草木;柴草)
withered grass;
4.草席 。
菹稭(葅稭。用农作物茎杆编成的铺垫物,草席)
straw mat;
5.肉酱。
麋鹿为菹。
菹脍(鱼肉酱);。
minced meat;
6.水草丛生的沼泽地。
纽菹之兽。
菹泽(水草繁茂的沼泽地);菹薮(水草繁茂的湖泽)
marsh;
动词
◎古代一种酷刑,把人剁成肉酱 菹其骨肉于市。——《汉书·刑法志》
mince;
国语辞典解释
菹
jū详细解释
名
1.水草丛生的沼泽。
《孟子 · 滕文公下》:“禹掘地而注之海,驱蛇龙而放之菹。”汉 · 赵岐 · 注:“菹,泽生草也。”
2.腌菜、咸菜。
《诗经 · 小雅 · 信南山》:“疆埸有瓜,是剥是菹。”宋 · 陆游《雪夜》诗:“菜乞邻家作菹美,酒赊近市带醅浑。”
3.肉酱。
《礼记 · 少仪》:“麋鹿为菹。”
动
◎剁成肉酱。
《汉书 · 卷二三 · 刑法志》:“枭其首,菹其骨肉于市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salted or pickled vegetables
- Gepökeltes Gemüse (S, Ess)
- Saumu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側魚切,音䶥。《說文》:酢菜也。《釋名》:菹,阻也 —— 生釀之,遂使阻于寒溫之閒不得爛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疆場有瓜,是剝是菹。《禮・祭統》:水草之菹。【註】芹茆之屬。《侯鯖錄》:細切曰齏,全物曰菹;今中國皆言齏,江南皆言菹。
又,《集韻》:子邪切,音嗟 —— 澤生草曰菹。《孟子》:驅蛇龍而放之菹。
义又,地名。《穆天子傳》:南征至于菹。
考證
《詩・小雅》疆場有瓜
謹照原文疆場改疆埸。
注解
〔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菹〕字拼音是z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沮,五行属木。
〔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ū] ⑴ 酸菜,腌菜。⑵ 多水草的沼泽地带⑶ 剁成肉酱,切碎⑷ 肉⑸ 枯草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側魚切頁碼第28頁,第11字續丁孫
菹
酢菜也。从艸沮聲。
𦼬
異體𦼬
或从皿。
𧂚
或从缶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齋居反頁碼第100頁,第3行,第2字述
酢菜也。從艸沮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以米粒和酢以漬菜也。《周禮》醢人掌七菹:韭菹,菁菹,茆菹,葵菹,芹菹,菭菹,筍菹。《齊民要術》有『酢漿煮菜爲菹也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0頁,第5行,第1字述
或從皿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0頁,第5行,第2字述
或從缶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側魚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69頁,第5字許惟賢第74頁,第1字
酢菜也。
段注酢今之醋字。菹須醯成味。《周禮》七菹。韭菁𦯄葵芹䈚筍也。鄭曰:凡醯酱所和。細切爲韲。全物若䐑爲菹。《少儀》麋鹿爲菹。則菹之稱菜肉通。玉裁謂。韲菹皆本菜稱。用爲肉稱也。
从艸。沮聲。
段注側魚切。五部。
或从血。
或从缶。
段注案二篆今本從皿。李燾本注或從血。五篇《血部》有𧗎𧂚二字。《玉篇・血部》𧗎字下引《周禮・醯人》七𧗎。菹或從血者。鄭君菜肉通稱之說是也。從缶者,謂鬱諸器中乃成也。菹醢通稱。故《血部》云𧗎,醢也。此《艸部》𧗎𧂚二字葢後人增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