昝
日部9画上下结构U+661D
外语翻译
- a dual pronoun, I, you and me, we two
- wir beide, Du und ich, Dualpronom (Pron)
- (nom de famill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子感切,音撍 —— 姓也,出蜀郡。〇【按】《說文》朁註今俗有昝字,蓋朁之譌。《類篇》从曰在曰部。
注解
〔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上,康熙部首是日部。
〔昝〕字拼音是zǎ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处、日,五行属金。
〔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ǎn] ⑴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七感切頁碼第149頁,第15字續丁孫
朁
異體朁
曾也。从曰兓聲。《詩》曰:「不畏明。」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有昝字,蓋之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此貪反頁碼第382頁,第2行,第1字述
曾也。從曰兓聲。《詩》曰:「不畏明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不畏明,猶曽不畏明。又《論語》曰:『曽謂泰山。』亦同爲語助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七感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809頁,第1字許惟賢第360頁,第1字
曾也。
段注《釋言》、《大雅》傳,《小雅》箋同。八部曰:曾者,䛐之舒也。曾之言乃也。詳八部。
从曰:兓聲。
段注七感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詩曰:不畏朙。
段注《大雅》文。今民勞,《十月之交》、《爾雅》字皆作憯。憯之本義痛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