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
意思解释
战戰
zhàn基本解释
①打仗。~争。~机。~绩。~略。~术。~国(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
②泛指争斗,比高下。论~。争~。
③发抖。~抖。寒~。胆~心惊。
④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戈,单(占)声。本义:作战,打仗。
2.同本义。
战,斗也。 皆陈曰战。 春秋敌者言战。 忠之属也,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 将军百战死。 脱我战时袍。挟矢以助战。 技击利巷战。 普法交战图。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,战、守、迁皆不及施。
征战(出征作战);战阀(战功);战垒(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)
battle; war;
3.泛指搏斗,争斗,争胜负,比高低。
龙战于野。 下骑搏战。
文战;酒战;西瓜战
fight;
4.后作“颤”。发抖。
战栗,惧也。 股战而栗。 使民战栗。 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 闻鸣镝而股战。
战欣欣(战兢兢);战钦钦(战兢兢);战笃索(战抖);战笃速(战抖);战都速(战抖);战恐(恐惧发抖);战动(颤动;抖动);战悸(惶恐发抖)
shiver;
名词
1.战争;战事。
王师非乐战,之子慎佳兵。 普法之战。
战史(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);战多(战功);战征(征战;战争);战讯(战事的消息);战道(战争的规律或法则)
war; warfare; battle;
2.姓。
外语翻译
- war, fighting, battle
- Krieg, Kampf, Schlacht; kämpfen, streiten (S), zittern, beben (V), Zhan (Fam)
- combattre, se battre, combat, guer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𣥭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之膳切,旃去聲。《說文》:𨷵也。《左傳・莊十一年》:皆陳曰戰。
义又,懼也。《書・仲虺之誥》:小大戰戰。
义又,姓。漢戰兢,明戰愼。
注解
〔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戈部。
〔戰〕字拼音是zh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單、戈。
〔戰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戈,單( 佔 )聲。本义是作戰,打仗。
〔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àn] ⑴ 打仗⑵ 泛指爭鬥,比高下⑶ 發抖⑷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之扇切頁碼第421頁,第10字續丁孫
戰
鬭也。从戈單聲。
附注按:金文或從嘼從戈。商承祚《十二家吉金圖錄》:「古者以田狩習戰陳……戰从嘼者,示戰爭如獵獸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正彥反頁碼第1006頁,第5行,第2字述
鬥也。從戈單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之扇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52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096頁,第1字
鬥也。
段注鬥各本作鬬。今正。鬥者,㒳士相對。兵杖在後也。《左傳》曰:皆陳曰戰。戰者,聖人所愼也。故引申爲戰懼。
从戈。單聲。
段注之扇切。十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