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笠的意思解释

⺮部11画上下结构U+7B20

⺮部

11画

5画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TUF

HYT

MSU

88108

4567

8350

U+7B20

31431441431 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。斗( dǒu )~。竹~。草~。

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。~盖。~覆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竹,立声。本义:笠帽,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。

2.同本义,也叫“斗笠”。

,簦无柄也。 《说文》簦谓之 《广雅》何蓑何 《诗 · 小雅 · 无羊》缁撮。 《诗 · 小雅 · 都人士》

笠子(箬笠);笠蓑(斗笠与蓑衣);笠毂(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);笠檐(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)

bamboo hat;

3.关家禽的笼子 。

鸡笠;鸭笠。

bamboo cage;

4.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。

笠盖;笠覆。

triangle cover;

国语辞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用竹皮或竹叶编成,可以挡雨遮阳的帽子。

《诗经 · 周颂 · 哀耜》:“其笠伊纠,其镈斯赵。”汉 · 毛亨 · 传:“笠,所以御暑雨也。”唐 · 柳宗元《江雪》诗: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

斗笠、竹笠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详细解释

用竹皮、竹叶或棕皮编成的帽子。用来遮阳挡雨。

竹笠、斗笠、戴笠荷锄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bamboo hat; bamboo covering
  • chapeau de pluie en bambou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上 部首:竹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力入切,音力。篇海》:簦笠,以竹爲之。無柄曰笠,有柄曰簦。詩・小雅》:何蓑何笠。【傳】笠所以禦暑。左傳》〔註〕:兵車無蓋,籩人執笠,依轂而立,以禦寒暑,名曰笠轂。

又,地名。左傳・哀十六年》:越子伐吳,吳子禦之笠澤,夾水而陳。水經注》: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。

注解

〔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上,康熙部首是竹部

〔笠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𥫗、立,五行属

〔笠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竹,立声。本义是笠帽,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。

〔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ì] ⑴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⑵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力入切頁碼144頁,第38

笠簦無柄也。从竹立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九反切里泣反頁碼370頁,第6行,第1

笠簦無抦也。從竹立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上反切力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780頁,第1許惟賢348頁,第1

笠簦無柄也。

段注汪氏龍曰:笠本以御暑。亦可御雨。故良耜傳。笠所以御暑雨。無羊傳。蓑所以御雨。笠所以備暑。都人士傳。臺所以御雨。笠所以御暑。三傳相合。今都人士暑雨互譌。以南山有臺疏,《文𨕖》注正。

从竹。立聲。

段注力入切。七部。

白话解释

笠,无柄的簦,竹帽。字形采用“竹”作边旁,“立”是声旁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