韙
外语翻译
- right; proper; perpriety
- richtig
- bon, lou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于鬼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羽鬼切,𡘋音偉。《說文》:是也。从是,韋聲。《左傳・隱十一年》:犯五不韙。《前漢・敘傳》:昭韙見戒。【註】張晏曰:是也。明其是者,戒其非也。《後漢・荀爽傳》:五韙咸備。
义《集韻》:通作愇。
注解
〔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韋部。
〔韙〕字拼音是wě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是、韋。
〔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wěi] ⑴ 见“韪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于鬼切頁碼第51頁,第7字續丁孫
韙
異體䪘
是也。从是韋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犯五不韙。」
愇
籒文韙从心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《玉篇》云:『愇,怨恨也。』《廣韻》引《字書》:『愇,恨也。』皆不云同韙。」王筠釋例:「《是部》韙之籀文愇,《玉篇》在《心部》,注曰:『怨恨也。』《廣雅》:『怨、愇、很,恨也。』皆不以為韙之籀文,第音不異耳。《集韻・七尾》韙下繼收愇字,兩字各義,然則宋時《說文》尚無此重文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于虺反頁碼第150頁,第4行,第2字述
是也。從是韋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犯五不韙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50頁,第4行,第3字述
籒文韙,從心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于鬼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76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3頁,第7字
是也。
段注古文《尙書》曰:時五者來僃。今文《尙書》作五是來僃。李賢於李雲荀爽傳皆引《史記》五是來僃可證。凡《史記》多用今文《尙書》也。荀爽《對策》曰:五韙咸僃。韙與是義同。六書之轉注也。李雲《上書》曰:五氏來僃。氏與是音同在十六部。六書之叚借也。
从是。韋聲。
段注于鬼切。十五部。
《春秋傳》曰:犯五不韙。
段注《左傳》隱十一年文。
籒文韙。从心。
段注《玉篇》云:愇,怨恨也。《廣韵》引《字書》。愇,恨也。皆不云同韙。
白话解释
韪,是,正确。字形采用“是”作边旁,“韦”作声旁。《春秋传》说:“……(某人)犯下五大过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