𠤗
匕部9画左右结构U+20917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𠤗
◎同“疑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同「𠤑」。
注解
〔𠤗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匕部。
〔𠤗〕字拼音是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𠤕、𠤎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語期切頁碼第266頁,第16字續丁孫
𠤜
異體𠤗
未定也。从𠤎𥎨聲。𥎨,古文矢字。
附注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象人仰首旁顧形,疑之象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銀眉反頁碼第684頁,第1行,第1字述
未定也。從𠤎𥎨聲。𥎨,古矢字。
鍇注臣鍇曰:「多聞闕疑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語期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534頁,第2字許惟賢第673頁,第5字
未定也。
段注按未,衍字也。《大雅》。靡所止疑。傳云:疑,定也。箋云:止,息。禮十七篇多云疑立。鄭於《士昏禮》云:疑,止(句絕),作正者誤立,自定之皃。於鄉飮酒禮云:疑讀如(作爲者誤)仡然從於趙孟之仡。疑,止(句)。立,自定之皃。於《鄉射禮》云:疑,止也。有矜莊之色。《釋言》。疑,休戾也。郭云:戾,止也。疑者亦止。按已上疑字卽《說文》之𠤗字。非《說文》訓惑之疑也。疑𠤗字相似。學者識疑不識𠤗。於是《經典》無𠤗。於許書定也之上增之未字矣。𠤗从矢聲。其字在古音十五部。故《桑柔》以與資維階爲韵。鄭注禮讀如仡。若疑字古音在一部。其字从子,从止,从𠤗省。會意。非矢聲也。
从𠤎。
段注變𠤎而後定也。
𥎨聲。
段注按大徐語期切。此音誤也。當同《儀禮》魚乙切。《桑柔》與資維階韵。則讀如尼。《釋文》音魚陟切。非也。十五部。
𥎨,古文矢字。
段注矢篆下不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