泅
氵部8画左右结构U+6CC5
外语翻译
- swim, float, wade
- tauchen, untertauchen
- nag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似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徐由切,𡘋音囚。《說文》:浮行水上也。《列子・說符篇》:人有濱河而居者,習於水,勇於泅。
义《韻會》:字本作汓,古以汓爲沒。或作泅,《集韻》亦作湭。
注解
〔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泅〕字拼音是qi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囚,五行属水。
〔泅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水,囚声。本义是游水。
〔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ú] ⑴ 游泳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似由切頁碼第371頁,第6字續丁孫
汓
浮行水上也。从水从子。古或以汓爲没。
泅
汓或从囚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延秋反頁碼第908頁,第5行,第1字述
浮行水上也。從水,從子。古文或以汓爲沒字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08頁,第5行,第2字述
汓或從囚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似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223頁,第4字許惟賢第967頁,第8字
浮行水上也。
段注若今人能划水者是也。《列子》曰:習於水,勇於泅。
从水子。
段注子猶小也。浮於水上望之甚小也。似由切。三部。
古文或㠯汓爲𣳚字。
段注此古文小篆之別也。其義其音其形皆別矣。按善水者或𣳚或浮皆無不可。則不妨同字同音也。
汓或从囚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