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镫的意思解释

钅部17画左右结构U+956B

钅部

17画

12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QWGU

OPNOT

PXJU

82718

6989

7975

U+956B

31115543341251431 撇、横、横、横、竖提、横撇/横钩、点、撇、撇、捺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点、撇、横

𩍐

的组词

意思解释


dèng

基本解释

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。马~。~骨(听骨之一,形状像马镫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古代盛熟食器皿。

,锭也。从金,登声。 《说文》。按,即登也。古用瓦,后世范金为之,又制此字。”执醴授之,执 《礼记 · 祭统》。注:“镫,豆下跗也。”

cooker;

2.马镫。

,鞍 《广韵》

stirrup;

3.古同“灯”。

兰膏明烛,华错些。 《楚辞 · 招魂》

lamp; light;

外语翻译


  • lamp;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
  • Steigbügel <Reiten&gt (S)
  • étri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 )

唐韻》:都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都騰切,𡘋音登。說文》:錠也。徐鉉曰:錠中置燭,故謂之鐙。今俗別作燈,非是。楚辭・招魂》:華鐙錯些。劉公幹〈贈五官中郎將〉詩:明鐙熺炎光。

又,山名。山海經》:鼓鐙之山。

又,與登同。儀禮・公食大夫禮》:實于鐙。【註】瓦豆謂之鐙。【疏】《》于豆于登。【毛傳】木曰豆,瓦曰登。後漢・禮儀志》:瓦鐙一,彤矢四。又,《廣韻》:都鄧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丁鄧切,𡘋音嶝。廣韻》:鞍鐙。集韻》:馬鞁具。正字通》:馬鞍兩旁,足所踏也。韓致堯〔韓致光〕詩:和裙穿玉鐙。

又,《韻會》:豆下跗。禮・祭統》:執鐙。【註】鐙,豆下跗也。【釋文】鐙,音登。又,丁鄧反。

注解

〔鐙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

〔鐙〕字拼音是dè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登

〔鐙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èng] ⑴ 古代陶製的食器。本作“登”。瓦豆。《爾雅•釋器》:“瓦豆謂之登。”《集韻•隥韻》:“鐙,豆也。”⑵ 馬鞍兩旁的腳踏。《廣韻•嶝韻》:“鐙,鞍鐙。”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鐙,今馬鐙,馬鞍兩旁足所踏也。” [dēng] ⑴ 膏鐙,也叫“錠”。古代照明的器具。《急就篇》:“鍛鑄鉛錫鐙錠鐎。”⑵ 油燈。也作“燈”。《正字通•金部》:“鐙,亦作燈,俗作灯。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滕切頁碼465頁,第26

鐙錠也。从金登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錠中置燭,故謂之鐙。今俗別作燈,非是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丹增反頁碼1090頁,第6行,第1

鐙錠也。從金登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瓦梪謂之鐙。注:即膏鐙也。臣鍇以此《楚辭》所謂蘭膏明燭華鐙錯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都滕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819頁,第1許惟賢1225頁,第8

鐙錠也。

段注《祭統》曰:夫人薦豆執校。執醴授之執鐙。注曰:校,豆中央直者也。鐙,豆下跗也。執醴者以豆授夫人。執其下跗。夫人受之。執其中央直者。按跗,《說文》作柎。闌足也。鐙有柎。則無足曰鐙之說未可信。豆之遺制爲今俗用燈盞。徐氏兄弟遂以膏鐙解《說文》。誤矣。《生民》傳曰:木曰豆。瓦曰登。豆薦菹醢。登薦大羹。箋云:祀天用瓦豆。陶器質也。然則瓦登用於祭天。廟中之鐙。笵金爲之。故其字从金。

从金。登聲。

段注都滕切。六部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